川乌中生物碱的提取及其杀虫活性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农药用生物碱概述 | 第11-12页 |
·研究概况 | 第12-18页 |
·提取 | 第12-14页 |
·碱水-有机溶剂提取法 | 第12页 |
·酸水-有机溶剂提取法 | 第12页 |
·醇-酸水提取法 | 第12-13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第13页 |
·超声波提取法 | 第13-14页 |
·微波萃取法 | 第14页 |
·其它提取方法 | 第14页 |
·分离纯化 | 第14-17页 |
·利用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不同进行分离 | 第14页 |
·利用生物碱或其盐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 | 第14-15页 |
·利用生物碱中官能团不同进行分离 | 第15页 |
·膜分离法 | 第15页 |
·色谱分离法 | 第15-17页 |
·结构分析 | 第17页 |
·杀虫作用方式与机理 | 第17-18页 |
·川乌中生物碱概况 | 第18-20页 |
·川乌资源及利用概况 | 第18-19页 |
·乌中生物碱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展望 | 第19-20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HPLC测定川乌中双酯型乌头生物碱的含量 | 第21-2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仪器 | 第21页 |
·材料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2页 |
·色谱条件 | 第21-22页 |
·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22页 |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22页 |
·加样回收率的测定 | 第2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标准溶液测定结果 | 第22-23页 |
·样品溶液测定结果 | 第23-24页 |
·加样回收率测定结果 | 第24-25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川乌中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26-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材料 | 第2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6页 |
·药材及试剂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28页 |
·川乌中生物碱提取工艺流程 | 第26-27页 |
·川乌提取物中生物碱的检测 | 第27-28页 |
·川乌中生物碱提取条件的选择 | 第28页 |
·乙醇浓度 | 第28页 |
·提取次数 | 第28页 |
·冷浸时间 | 第28页 |
·固液比 | 第28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4页 |
·不同条件对川乌中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28-32页 |
·乙醇浓度对川乌中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28-29页 |
·提取次数对川乌中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29-30页 |
·冷浸时间对川乌中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固液比对川乌中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32-34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川乌中生物碱的杀虫活性研究 | 第35-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试虫 | 第35页 |
·药剂 | 第35页 |
·方法 | 第35-37页 |
·川乌提取物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 第35-36页 |
·川乌提取物中总生物碱的杀虫活性测定 | 第36页 |
·三种双酯乌头生物碱的杀虫活性测定 | 第36页 |
·三种双酯型乌头生物碱的联合毒力测定 | 第36-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川乌提取物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37页 |
·川乌提取物中总生物碱的杀虫活性测定结果 | 第37-38页 |
·三种双酯型乌头生物碱的杀虫活性测定结果 | 第38页 |
·三种双酯型乌头生物碱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 第38-39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川乌中生物碱的杀虫作用方式研究 | 第41-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试虫 | 第41页 |
·药剂 | 第41页 |
·方法 | 第41-43页 |
·胃毒作用 | 第41页 |
·拒食作用 | 第41-42页 |
·触杀作用 | 第42页 |
·熏蒸作用 | 第42页 |
·生长抑制作用 | 第42-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乌头生物碱对甜菜夜蛾4龄幼虫的胃毒作用 | 第43页 |
·乌头生物碱对甜菜夜蛾4龄幼虫的拒食作用 | 第43-44页 |
·乌头生物碱对甜菜夜蛾初孵幼虫的触杀作用 | 第44-45页 |
·乌头生物碱对甜菜夜蛾4龄幼虫的熏蒸作用 | 第45-46页 |
·乌头生物碱对甜菜夜蛾4龄幼虫的生长抑制作用 | 第46-47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7-48页 |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