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射频识别系统 | 第10-16页 |
| ·选题背景和课题意义 | 第16-1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2章 RFID 系统应用技术基础 | 第19-29页 |
| ·RFID 识别工作的物理学原理 | 第19-22页 |
| ·与无线射频相关的电磁场基本理论 | 第19-20页 |
| ·能量耦合和数据传输 | 第20-22页 |
| ·天线理论 | 第22-24页 |
| ·波瓣宽度 | 第22-23页 |
| ·方向性系数与天线增益 | 第23页 |
| ·极化方向 | 第23-24页 |
| ·阻抗匹配 | 第24页 |
| ·其他 | 第24页 |
| ·普通RFID 标签中的安全隐患 | 第24-26页 |
| ·无线信道中的攻击 | 第25-26页 |
| ·中间件(Middleware)攻击 | 第26页 |
| ·后台数据库(Backend Database)攻击 | 第26页 |
| ·综合攻击方式 | 第26页 |
| ·防冲突机制中的安全漏洞 | 第26-29页 |
| ·非对称信道中的安全隐患 | 第26-27页 |
| ·二进制树防冲突机制的安全隐患 | 第27-29页 |
| 第3章 手持式RFID 读写器硬件电路实现 | 第29-35页 |
| ·读写器硬件电路模块 | 第29-30页 |
| ·模块介绍 | 第29页 |
| ·前端射频收发机 | 第29-30页 |
| ·手持式读写器电路设计 | 第30-34页 |
| ·电路组成及功能 | 第30-31页 |
| ·本振放大器 | 第31页 |
| ·驱动放大器 | 第31页 |
| ·控制部分 | 第31-34页 |
| ·电源部分 | 第34页 |
| ·读写器性能指标 | 第34-35页 |
| 第4章 非空气环境下RFID 标签天线设计 | 第35-42页 |
| ·环境介质对RFID 无源标签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微带天线设计新实现 | 第36-38页 |
| ·传统微带天线的缺点 | 第36-37页 |
| ·对传统微带天线的改进 | 第37-38页 |
| ·实例设计 | 第38页 |
| ·应用测试 | 第38-40页 |
| ·电子标签封装 | 第40-42页 |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2-54页 |
| ·主控程序软件设计 | 第42-45页 |
| ·发送程序 | 第42-43页 |
| ·接收程序 | 第43-45页 |
| ·软件系统中的安全机制 | 第45-51页 |
| ·无线通信安全机制的发展方向 | 第45-46页 |
| ·ISO18000-6C 标准中的安全弱点 | 第46-47页 |
| ·已有的一些RFID 安全体制的弊端 | 第47-48页 |
| ·基于RFID 认证协议的发展 | 第48页 |
| ·Duc 等的认证协议 | 第48-49页 |
| ·Karthikeyan-Nesterenko’s 的认证协议 | 第49-51页 |
| ·改进型RFID 认证算法 | 第51-54页 |
| ·认证协议 | 第51页 |
| ·安全分析 | 第51-54页 |
| 结论 | 第54-56页 |
| 1.本文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 2.研究工作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1-62页 |
| 附录C(部分源代码) | 第62-66页 |
| 附录D (产品实物图) | 第66-67页 |
| 附录E(电子地标使用方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