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3页 |
第一章 黄荆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述 | 第13-22页 |
·化学成分 | 第13-18页 |
·黄酮类 | 第13-15页 |
·萜类 | 第15-16页 |
·木脂素 | 第16-17页 |
·甾类化合物 | 第17-18页 |
·挥发油 | 第18页 |
·生物碱 | 第18页 |
·其它类化合物 | 第18页 |
·药理活性 | 第18-20页 |
·抗菌消炎作用 | 第18-19页 |
·调节内分泌 | 第19页 |
·解热镇痛作用 | 第19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9页 |
·保肝作用 | 第19页 |
·抗氧化作用 | 第19-20页 |
·杀虫作用 | 第20页 |
·抑制酪氨酸激酶 | 第20页 |
·免疫调节 | 第20页 |
·驱蚊作用 | 第20页 |
·解蛇毒作用 | 第20页 |
·抗癫痫作用 | 第20页 |
·结语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黄荆子抗肿瘤有效部位的筛选 | 第22-37页 |
·仪器、试剂、药材、细胞、动物 | 第22-23页 |
·仪器 | 第22页 |
·试剂 | 第22-23页 |
·药材 | 第23页 |
·细胞 | 第23页 |
·动物 | 第23页 |
·黄荆子的提取及分级分离 | 第23-24页 |
·黄荆子各部位抗肿瘤活性的体外筛选 | 第24-26页 |
·方法 | 第24-25页 |
·MTT比色法测定黄荆子各组分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25-26页 |
·实验结果 | 第26页 |
·部位E体内抗肿瘤活性 | 第26-36页 |
·人癌裸鼠移植瘤治疗实验 | 第26-27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7页 |
·实验结果 | 第27-36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分离 | 第37-40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7页 |
·仪器 | 第37页 |
·试剂 | 第37页 |
·黄荆子有效部位中化学成分的分离 | 第37-40页 |
·分离示意图 | 第37-38页 |
·分离过程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 第40-52页 |
·化合物1的结构鉴定 | 第40页 |
·化合物2的结构鉴定 | 第40-41页 |
·化合物3的结构鉴定 | 第41-42页 |
·化合物4的结构鉴定 | 第42-43页 |
·化合物5的结构鉴定 | 第43-44页 |
·化合物6的结构鉴定 | 第44-46页 |
·化合物7的结构鉴定 | 第46-47页 |
·化合物8的结构鉴定 | 第47-48页 |
·化合物9的结构鉴定 | 第48-49页 |
·化合物10的结构鉴定 | 第49-52页 |
第五章 黄荆子E部位分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 第52-61页 |
·仪器、试剂、细胞、动物 | 第52-53页 |
·仪器 | 第52页 |
·试剂 | 第52页 |
·细胞 | 第52-53页 |
·动物 | 第53页 |
·黄荆子化学成分体外抗肿瘤活性 | 第53-57页 |
·MTT比色法测定化合物6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卵巢癌(C0C1)、人肝癌(SMMC-7721)和人结肠癌(HT-29)增殖的影响 | 第53-55页 |
·MTT比色法测定化合物7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55-56页 |
·MTT比色法测定化合物8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人卵巢癌(C0C1)增殖的影响 | 第56-57页 |
·黄荆子化学成分体内抗肿瘤活性 | 第57-60页 |
·裸鼠异种移植瘤治疗实验 | 第57-58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58页 |
·实验结果 | 第58-6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0-61页 |
第六章 化合物6生物转化研究 | 第61-75页 |
·仪器、试剂、动物、细胞、样品 | 第61-62页 |
·仪器 | 第61-62页 |
·试剂 | 第62页 |
·动物 | 第62页 |
·细胞 | 第62页 |
·样品 | 第62页 |
·化合物6生物转化研究 | 第62-63页 |
·给药方法与代谢样品的收集 | 第62页 |
·HPLC检测 | 第62-63页 |
·代谢产物的分离与制备 | 第63页 |
·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 | 第63-68页 |
·代谢物1的结构鉴定 | 第63-65页 |
·代谢物2的结构鉴定 | 第65-67页 |
·代谢物3的结构鉴定 | 第67-68页 |
·代谢产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 第68-69页 |
·MTT比色法测定代谢产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人卵巢癌(C0C1)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68-69页 |
·实验结果 | 第69-73页 |
·尿液中代谢产物的分析 | 第69-71页 |
·粪便中代谢产物的分析 | 第71-7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73-75页 |
第七章 结果与讨论 | 第75-78页 |
第八章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第九章 牡荆属植物多酚类成分及药理活性 | 第81-97页 |
·酚类成分 | 第81-89页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81-84页 |
·苯丙素类化合物 | 第84-87页 |
·有机酸类化合物 | 第87-88页 |
·其它酚类化合物 | 第88-89页 |
·酚类成分的药理活性 | 第89-97页 |
·调节内分泌 | 第89-90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90-91页 |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 第91页 |
·呼吸系统活性 | 第91页 |
·抗氧化作用 | 第91页 |
·抗菌作用 | 第91页 |
·抑制酪氨酸激酶 | 第91-97页 |
附录 黄荆子化学成分波谱图 | 第97-197页 |
附录1 化合物1波谱图 | 第97-101页 |
附录2 化合物2波谱图 | 第101-105页 |
附录3 化合物3波谱图 | 第105-108页 |
附录4 化合物4波谱图 | 第108-111页 |
附录5 化合物5波谱图 | 第111-115页 |
附录6 化合物6波谱图 | 第115-130页 |
附录7 化合物7波谱图 | 第130-139页 |
附录8 化合物8波谱图 | 第139-149页 |
附录9 化合物9波谱图 | 第149-153页 |
附录10 化合物10波谱图 | 第153-166页 |
附录11 代谢物1波谱图 | 第166-178页 |
附录12 代谢物2波谱图 | 第178-184页 |
附录13 代谢物3波谱图 | 第184-197页 |
致谢 | 第197-1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