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电力负荷建模的重要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 ·负荷模型研究概述 | 第11-14页 |
| ·负荷模型参数的获取 | 第14-16页 |
| ·负荷模型的可辨识性问题 | 第16-17页 |
| ·负荷模型的参数辨识方法 | 第17-18页 |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8-20页 |
| ·感应电动机综合负荷建模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结构研究 | 第20-34页 |
| ·PSASP中的感应电动机综合负荷模型分析 | 第20-26页 |
| ·模型结构分析 | 第20-22页 |
| ·模型的初始化计算过程 | 第22-26页 |
| ·BPA中考虑配电网支路的综合负荷模型分析 | 第26-31页 |
| ·模型结构分析 | 第26-28页 |
| ·模型的初始化计算过程 | 第28-31页 |
| ·PSASP和 BPA中两种综合负荷模型的比较 | 第31-32页 |
| ·两种模型结构的比较 | 第31-32页 |
| ·两种综合负荷模型初始化方法的比较 | 第32页 |
| ·本章小节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参数确定方法 | 第34-47页 |
| ·考虑配电网支路的综合负荷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 | 第34-35页 |
| ·感应电动机综合负荷模型的参数辨识策略 | 第35-42页 |
| ·重点辨识参数的选取 | 第36-38页 |
| ·参数初始搜索范围的确定 | 第38-39页 |
| ·容量基值的选取 | 第39-42页 |
| ·感应电动机综合负荷模型的参数辨识过程 | 第42-46页 |
| ·本章小节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综合负荷模型实测参数结果及分析 | 第47-62页 |
| ·PSASP中综合负荷模型的参数辨识结果 | 第47-52页 |
| ·辨识感应电动机比例、定子电抗、初始滑差三个参数时的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 ·加入转子惯性时间常数后的辨识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 ·加入定子开路转子回路时间常数后的辨识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 ·BPA中考虑配电网支路的综合负荷模型的参数辨识结果 | 第52-59页 |
| ·辨识感应电动机比例、定子电抗、负载率三个参数时的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 ·计及定子电阻时的辨识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 ·辨识感应电动机比例、配电网电抗、负载率三个参数时的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 ·两种综合负荷模型重要参数的比较 | 第59-61页 |
| ·本章小节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4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3-64页 |
| 附录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