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导论 | 第9-17页 |
·关键词解释 | 第9-14页 |
·非营利组织 | 第9-11页 |
·非营利组织募资 | 第11-13页 |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背景与目的 | 第14-15页 |
·结构和方法 | 第15-16页 |
·创新点和局限性 | 第16-17页 |
2 非营利组织募资的理论基础与国外经验借鉴 | 第17-27页 |
·非营利组织募资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7页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7-18页 |
·社会交换理论 | 第18-19页 |
·国外非营利组织募资的经验借鉴 | 第19-27页 |
·国外非营利组织发展和募资的一般状况分析 | 第20-24页 |
·美国非营利组织募资模式分析 | 第24-27页 |
3 我国非营利组织募资现状分析 | 第27-43页 |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基本特点 | 第27-30页 |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由来和发展 | 第27-28页 |
·我国非营利组织募资成绩概览 | 第28-30页 |
·我国非营利组织募资的环境分析 | 第30-35页 |
·政策法律环境 | 第30-31页 |
·税收环境比较 | 第31-34页 |
·公益文化环境 | 第34-35页 |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募资方式 | 第35-39页 |
·直接邮寄信函 | 第35-36页 |
·会费收入与俱乐部制度 | 第36页 |
·特殊活动 | 第36页 |
·项目和服务收入 | 第36-37页 |
·与企业合作的方式 | 第37-38页 |
·利用行政资源募资 | 第38页 |
·电子慈善 | 第38-39页 |
·我国非营利组织募资面临的困境 | 第39-43页 |
·募资对象布局失衡 | 第39-40页 |
·募资渠道有待拓展 | 第40-41页 |
·人事任免权的缺失 | 第41页 |
·自身公信力的匮乏 | 第41-43页 |
4 我国非营利组织募资的对策分析 | 第43-50页 |
·扩大营业性收入 | 第43-44页 |
·提供部分收费服务 | 第43页 |
·从事经营活动 | 第43页 |
·进行商业投资 | 第43-44页 |
·多种募资渠道并用 | 第44-47页 |
·理顺与政府关系并争取财政支持 | 第44-45页 |
·拓展个人捐赠 | 第45-46页 |
·寻找企业合作伙伴 | 第46页 |
·寻求国际基金会和资助组织的援助 | 第46-47页 |
·加强诚信建设 | 第47-50页 |
·建立完整的组织管理结构 | 第47页 |
·加强内部自律文化建设 | 第47-48页 |
·完善外部社会监督体系 | 第48页 |
·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 第48-50页 |
5 案例分析: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募资的经历与经验 | 第50-59页 |
·中国青基会的性质 | 第50-51页 |
·中国青基会的募资业绩与方法 | 第51-53页 |
·中国青基会的募资业绩 | 第51-53页 |
·中国青基会的募资方法 | 第53页 |
·中国青基会的典型募资项目介绍 | 第53-56页 |
·专项募资活动——1(家) + 1助学行动和一元慈善 | 第53-55页 |
·短期性子项目——希望书库 | 第55页 |
·长期性子项目——希望教师 | 第55-56页 |
·中国青基会的募资经验 | 第56-59页 |
·“一对一”模式 | 第56-57页 |
·募资与资助一体化 | 第57页 |
·高度重视公关宣传工作 | 第57页 |
·善用行政资源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