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16页 |
| ·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原理 | 第10页 |
| ·张紧装置在带式输送机中的作用 | 第10-11页 |
| ·张紧装置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 ·张紧装置的种类综述 | 第12-13页 |
|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 ·本课题所做的工作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带式输送机张紧装置理论分析 | 第16-27页 |
| ·张紧装置的合理布置 | 第16页 |
| ·带式输送机正常运行时对张紧力的要求 | 第16-23页 |
| ·挠性体摩擦传动理论 | 第16-18页 |
| ·单传动滚筒 | 第18-20页 |
| ·多滚筒传动 | 第20-23页 |
| ·张紧装置参数的确定 | 第23-27页 |
| ·张紧力的确定 | 第23-25页 |
| ·张紧装置行程的确定 | 第25-26页 |
| ·张紧装置驱动功率的确定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变频调速张紧装置系统 | 第27-31页 |
| ·变频调速自动张紧装置的系统组成 | 第27-28页 |
| ·变频调速自动张紧装置工作原理 | 第28页 |
| ·变频调速自动张紧装置的特点 | 第28-31页 |
| 第四章 异步电动机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31-52页 |
|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多变量数学模型 | 第31-36页 |
| ·坐标变换和变换阵 | 第36-41页 |
| ·坐标变换原则 | 第36页 |
| ·三相到二相变换(3/2变换) | 第36-39页 |
| ·二相静止到二相相旋转变换(2s/2r变换) | 第39-40页 |
| ·由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任意二相旋转坐标系上的变换(3s/2r) | 第40-41页 |
| ·异步电动机在任意二相旋转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 第41-44页 |
| ·dq0坐标系上的电压方程 | 第42-43页 |
| ·dq0坐标系上的磁链方程 | 第43-44页 |
| ·dq0坐标系上的转矩方程运动方程 | 第44页 |
| ·异步电动机在二相静止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 第44-45页 |
| ·异步电动机的仿真分析 | 第45-49页 |
| ·数学模型的变换 | 第46-47页 |
| ·用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 | 第47-49页 |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 第五章 电磁制动器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 第52-75页 |
| ·电磁制动器结构设计 | 第52-53页 |
| ·电磁制动器参数计算 | 第53-65页 |
| ·内外摩擦片计算 | 第53-57页 |
| ·压缩弹簧计算 | 第57-61页 |
| ·磁路计算 | 第61-65页 |
| ·电磁制动器校核 | 第65-66页 |
| ·电磁吸力验算 | 第65页 |
| ·线圈发热验算 | 第65-66页 |
| ·电磁制动器的仿真分析 | 第66-71页 |
|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66-67页 |
| ·约束和载荷的添加 | 第67-68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8-71页 |
| ·湿式电磁制动器分析 | 第71-75页 |
| ·摩擦材料与润滑的选择 | 第71-73页 |
| ·制动器衬片压力分布规律对制动力矩与使用寿命的影响 | 第73-75页 |
| 第六章 变频调速张紧装置的仿真分析 | 第75-81页 |
|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75-78页 |
| ·变频器模型的建立 | 第75页 |
| ·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 | 第75-76页 |
| ·变频调速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76-78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8-81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 ·结论 | 第81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