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包裹燃烧法制备Al2O3-ZrO2复合粉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23页 |
·超微粉体概述 | 第8-9页 |
·超微粉体的定义 | 第8页 |
·超微粉体的特性 | 第8-9页 |
·超微粉体与现代产业发展 | 第9页 |
·超微粉体制备方法简介 | 第9-14页 |
·固相法 | 第9-10页 |
·气相法 | 第10-11页 |
·液相法 | 第11-14页 |
·超微粉体的表征方法 | 第14-16页 |
·X射线衍射线宽法 | 第14-15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15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15页 |
·沉降法 | 第15-16页 |
·比表面积法 | 第16页 |
·拉曼光谱(Raman) | 第16页 |
·X射线衍射法 | 第16页 |
·超微粉体技术发展展望 | 第16-17页 |
·超微粉体在结构与功能陶瓷中的应用 | 第17-21页 |
·陶瓷材料的分类 | 第17-18页 |
·超微粉体对陶瓷材料的重要性 | 第18页 |
·Al_2O_3-ZrO_2复相陶瓷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Al_2O_3-ZrO_2复合粉的制备方法 | 第18-21页 |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 实验方法与原理 | 第23-31页 |
·Al_2O_3和ZrO_2的性能 | 第23-25页 |
·氧化铝的性能 | 第23-24页 |
·氧化锆的性能 | 第24-25页 |
·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的增韧机理 | 第25-26页 |
·炭黑 | 第26-29页 |
·炭黑概述 | 第26-27页 |
·炭黑的元素组成 | 第27页 |
·炭黑的微观结构 | 第27页 |
·炭黑的粒径和比表面积 | 第27-28页 |
·炭黑的几何结构 | 第28页 |
·炭黑的化学性质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3 实验 | 第31-34页 |
·实验原料 | 第31页 |
·实验设备 | 第31-32页 |
·实验过程 | 第32-33页 |
·粉体物性的表征方法 | 第33-34页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56页 |
·制备过程分析 | 第34-49页 |
·铝盐的选择 | 第34页 |
·各组分含量的选择 | 第34-35页 |
·炭黑的吸附作用 | 第35-38页 |
·加入稳定剂的原因 | 第38页 |
·pH值的影响 | 第38-41页 |
·分散剂的作用 | 第41-43页 |
·炭黑与硝酸盐比例的影响 | 第43-46页 |
·干燥方式的影响 | 第46-47页 |
·烧结温度的选择 | 第47-48页 |
·复合粉的后期处理 | 第48-49页 |
·复合粉体的物相表征分析 | 第49-56页 |
·复合粉体的热重分析 | 第49-50页 |
·复合粉体的X衍射分析 | 第50-52页 |
·复合粉体的TEM分析 | 第52-53页 |
·复合粉体的粒度分析 | 第53-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读研期间主要成果及发表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