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州奶牛乳用新品种(系)优化育种规划的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 ·动物育种规划方法的发展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动物育种规划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 第14-16页 |
| ·育种目标研究 | 第16-24页 |
| ·育种目标研究 | 第16-19页 |
| ·育种方案的研究 | 第19-23页 |
| ·系统分析在动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 第23页 |
| ·系统分析方法在奶牛育种中的研究 | 第23-24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范围 | 第24-25页 |
| ·本研究设想及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陇州奶牛育种目标的确定 | 第26-37页 |
| ·陇州奶牛育种目标性状和选择性状的确定 | 第27-29页 |
| ·乳用性状 | 第28页 |
| ·生长发育性状 | 第28页 |
| ·次级性状 | 第28-29页 |
| ·目标性状边际效益的计算 | 第29-34页 |
| ·陇州奶牛育种、生产和市场体系的确定 | 第29页 |
| ·基本参数 | 第29-31页 |
| ·边际效益的估算方法和公式 | 第31-32页 |
| ·陇州奶牛育种规划目标性状边际效益的计算 | 第32-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 ·讨论 | 第35-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陇州奶牛优化育种规划研究 | 第37-63页 |
| ·育种规划模型计算基本因素的设定 | 第38-42页 |
| ·群体的经济学参数及遗传参数 | 第38页 |
| ·生物学和育种技术指数 | 第38-39页 |
| ·群体结构参数 | 第39-41页 |
| ·育种成本与投资参数 | 第41-42页 |
| ·育种值估计的信息来源 | 第42页 |
| ·育种规划计算的基本方法 | 第42-47页 |
| ·综合选择指数 | 第42-43页 |
| ·遗传进展的计算 | 第43页 |
| ·选择强度的计算 | 第43-44页 |
| ·育种产出、育种投入、育种效益的计算 | 第44-45页 |
| ·计算机程序ZPLAN | 第45-4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9页 |
| ·现行育种方案预期育种效果分析 | 第47-48页 |
| ·不同群体结构的优化结果 | 第48-53页 |
| ·使用年限对育种效率的影响 | 第53-57页 |
| ·不同群体规模育种方案的优化结果 | 第57页 |
| ·育种方案的最优化 | 第57-59页 |
| ·讨论 | 第59-63页 |
| ·育种背景 | 第59-60页 |
| ·育种参数的采用 | 第60页 |
| ·计算方法的选用 | 第60-61页 |
| ·群体结构 | 第61页 |
| ·使用年限 | 第61页 |
| ·群体规模 | 第61页 |
| ·育种方案的最优化 | 第61-62页 |
| ·最优化育种方案的实施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