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各种晶体学模型的介绍与比较 | 第14-26页 |
·不变线模型(The Invariant Line Model) | 第14-18页 |
·结构台阶模型(The Structural Ledge Model) | 第18-20页 |
·重位点阵模型(The Coincidence site Lattice CSL) | 第20-22页 |
·边-边匹配模型(The Edge-to-edge Model) | 第22-23页 |
·O 点阵模型(The O-lattice Model)和O 线模型(The O-line Model) | 第23-25页 |
·各种模型的比较 | 第25-26页 |
·本文研究方向和意义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2页 |
第二章 “边-边匹配”模型对晶体学特征的理论预测 | 第32-47页 |
·HCP/FCC 体系取向关系的预测 | 第33-42页 |
·晶向的匹配 | 第33-37页 |
·晶面的匹配 | 第37-40页 |
·匹配晶面对和晶向对的校核 | 第40-42页 |
·“边-边匹配”模型在FE-30MN-651 中的应用 | 第42-45页 |
·Fe-Mn-Si 合金位向关系的预测 | 第42-44页 |
·Fe-Mn-Si 合金位向关系的表征 | 第44-45页 |
·试样成分 | 第44页 |
·试样制备及实验过程 | 第44页 |
·实验表征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第三章 O 点阵理论及O 线模型对FCC/BCC 晶体学特征预测 | 第47-71页 |
·O 点阵模型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 第47-51页 |
·O 点阵的构造 | 第47页 |
·O 点阵的数学表达 | 第47-49页 |
·O 点阵基本方程的解 | 第49-51页 |
·O 线模型的解析法及运用 | 第51-59页 |
·O 线模型的数学表达 | 第52页 |
·O 线解析法的原理和步骤 | 第52-58页 |
·Bain 应变矩阵的构造 | 第53页 |
·倒易空间不变线的构造 | 第53-55页 |
·不变线应变矩阵的构造 | 第55-56页 |
·O 线解的约束条件 | 第56-57页 |
·相变应变矩阵A 及其他晶体学特征参数的确定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TRIP 钢晶体学关系特征的预测和讨论 | 第59-69页 |
·马氏体和贝氏体点阵常数的确定 | 第59-60页 |
·TRIP 钢晶体学特征的预测 | 第60-64页 |
·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晶体学关系的预测 | 第60-62页 |
·贝氏体/残余奥氏体晶体学关系的预测 | 第62-63页 |
·讨论 | 第63-64页 |
·相变晶体学特征随点阵常数比值的变化规律 | 第64-69页 |
·第一类位向关系晶体学参数随a_f /a_b 的变化规律 | 第65-67页 |
·第三类位向关系晶体学参数随a_f /a_b 的变化规律 | 第67-68页 |
·讨论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