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种质黄芩的鉴别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第8-17页 |
1 黄芩的本草考证 | 第8-10页 |
·名称及别名的考证 | 第8页 |
·产地考证 | 第8-9页 |
·原植物考证 | 第9-10页 |
·性味和功能主治的考证 | 第10页 |
2 黄芩的栽培技术研究 | 第10-12页 |
3 黄芩的质量评价研究 | 第12-13页 |
·不同种质的黄芩比较 | 第12页 |
·不同产地的黄芩比较 | 第12-13页 |
·生长年限的影响 | 第13页 |
·其他影响因素 | 第13页 |
4 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 | 第13-14页 |
5 临床应用 | 第14-15页 |
·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 第14-15页 |
·治疗急性菌痢 | 第15页 |
·治疗病毒性肝炎 | 第15页 |
·治疗创伤、局部感染、烫伤及下肢丹毒 | 第15页 |
·治疗麦粒肿 | 第15页 |
·治疗高血压 | 第15页 |
·治疗妊娠恶阻 | 第15页 |
·治疗痤疮 | 第15页 |
6 小结 | 第15-17页 |
第二部分 不同种质黄芩的收集与保存种植 | 第17-18页 |
第三部分 不同种质黄芩的生物学鉴别 | 第18-24页 |
1 不同种质黄芩的原植物形态学研究 | 第18-22页 |
2 不同种质黄芩的物候期考查 | 第22-24页 |
第四部分 不同种质药材的性状比较 | 第24-28页 |
第五部分 不同种质根横切面的显微鉴别 | 第28-34页 |
第六部分 不同种质黄芩的指纹图谱研究 | 第34-49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34-3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4页 |
·药材 | 第34-35页 |
2 方法和结果 | 第35-48页 |
·色谱条件 | 第35-36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6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36页 |
·样品测定 | 第36页 |
·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析 | 第36-47页 |
·不同种质黄芩的系统聚类分析 | 第47-48页 |
3 讨论 | 第48-49页 |
创新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附图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论文著作 | 第61-87页 |
详细摘要 | 第87-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