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2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运作与相关政府作用领域 | 第16-28页 |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运作过程 | 第16-19页 |
·大学与企业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物理层面 | 第16-17页 |
·大学与企业间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核心结构层面 | 第17-19页 |
·我国“大学-企业知识联盟”运作环境分析 | 第19-24页 |
·影响大学与企业知识转移的因素与政府相关作用领域 | 第24-28页 |
·知识转移内容与政府作用领域 | 第24-25页 |
·知识转移主体与政府作用领域 | 第25页 |
·知识转移情境与政府作用领域 | 第25-28页 |
3 国际“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 第28-37页 |
·美国政府:多样化的实用性政策支持 | 第28-31页 |
·英国政府:公益原则下的逐步规范 | 第31-35页 |
·日本政府:技术追随向创新主导的转变 | 第35-37页 |
4 我国政府在“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发展中的具体功能 | 第37-55页 |
·整合知识转移内容:直接政策推动 | 第37-40页 |
·短期策略:“应用”带动“基础” | 第37-38页 |
·长期规划:“应用”与“基础”并重 | 第38-40页 |
·协调知识转移主体:政策工具的综合使用 | 第40-50页 |
·政策引导:知识联盟主体的价值观 | 第41-46页 |
·产业主体:对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认识明朗化 | 第41-43页 |
·学术主体:角色转变“极差”的调适 | 第43-45页 |
·协助联盟主体形成合理价值观:科技计划结合基金拨款 | 第45-46页 |
·政策协调:知识联盟主体间的信任关系 | 第46-50页 |
·厘清联盟关系中信任的重要性 | 第46-48页 |
·完善信任机制:合作治理 | 第48-50页 |
·优化知识转移情境:多元的合作治理 | 第50-55页 |
·知识产权:规范制度平台 | 第50-51页 |
·文化-沟通-学习:营造柔性框架 | 第51-55页 |
5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