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概述 | 第9-20页 |
第一节 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 第9-15页 |
一、英美合同法对价理论的产生及其缺陷 | 第9-10页 |
二、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的产生 | 第10-14页 |
三、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在海上保险中的发展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的概念 | 第15-17页 |
一、弃权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禁止反言的概念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的比较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大陆法系相关制度的比较 | 第20-25页 |
第一节 失权原则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 第21-23页 |
第三节 表见代理制度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弃权原则在海上保险中的适用 | 第25-40页 |
第一节 海上保险人弃权的构成要件 | 第25-27页 |
一、保险人必须知悉其权利的存在 | 第25-26页 |
二、保险人必须有明确的意思表示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海上保险人默示弃权的具体表现 | 第27-30页 |
一、受领保险费的支付 | 第27页 |
二、受领逾期的通知 | 第27页 |
三、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提出损失证明 | 第27-28页 |
四、接受有瑕疵的损失证明 | 第28页 |
五、保险人既主张合同权利,又主张合同无效 | 第28页 |
六、沉默 | 第28-30页 |
第三节 海上保险人对违反告知义务的弃权 | 第30-32页 |
第四节 海上保险人对违反保证的弃权 | 第32-34页 |
第五节 口头证据规则的适用 | 第34-35页 |
第六节 海上保险人弃权的适用限制 | 第35-38页 |
一、社会公共利益 | 第35-36页 |
二、事实上的主张 | 第36-37页 |
三、法律所赋予的权利 | 第37页 |
四、除外危险 | 第37页 |
五、弃权原则的抗辩性 | 第37-38页 |
第七节 限制弃权的保单条款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禁止反言原则在海上保险中的适用 | 第40-50页 |
第一节 海上保险人禁止反言的构成要件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海上保险人禁止反言的适用范围 | 第41-43页 |
第三节 海上保险代理人的行为适用禁止反言原则 | 第43-45页 |
第四节 海上保险人禁止反言原则的适用限制 | 第45-46页 |
一、不得违反公共利益 | 第45页 |
二、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 第45页 |
三、不得扩大保险人的既定承保范围 | 第45页 |
四、禁止反言原则的抗辩性 | 第45-46页 |
第五节 口头证据规则与禁止反言原则 | 第46-47页 |
第六节 司法禁止反言原则在海上保险中的适用 | 第47-50页 |
第五章 借鉴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完善我国海上保险法律制度 | 第50-58页 |
第一节 借鉴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完善我国海上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 第50-55页 |
一、最大诚信原则在我国的发展决定了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不可缺失 | 第50-52页 |
二、我国海上保险立法及实践的现状需要借鉴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 | 第52-54页 |
三、借鉴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对完善我国海上保险法律制度的重要意义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借鉴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完善我国海上保险法律制度的构想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一、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是两个不同的英美合同法原则 | 第58页 |
二、我国海上保险法律制度需要借鉴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 | 第58页 |
三、借鉴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以完善我国海上保险法律制度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