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 ·国内外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外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现状 | 第12-14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信道分配理论 | 第15-28页 |
| ·信道分配问题概述 | 第15-19页 |
| ·信道分配问题的限制和目标 | 第16-17页 |
| ·CAP 空间的描述 | 第17页 |
| ·信道分组原则以及性能指标主要参数 | 第17-18页 |
| ·信道分配(Channel Allocation)的三个阶段 | 第18-19页 |
| ·信道分配方案分类 | 第19-20页 |
| ·固定信道分配 | 第20-22页 |
| ·动态信道分配 | 第22-25页 |
| ·动态信道分配 | 第22-23页 |
| ·动态信道分配策略 | 第23-25页 |
| ·FCA 和 DCA 的比较 | 第25-28页 |
| 第3章 信道分配模型研究 | 第28-42页 |
| ·带预留信道模型 | 第28-35页 |
| ·模型运行原理 | 第28-29页 |
| ·切换呼叫先使用共享信道再使用预留信道 | 第29-31页 |
| ·切换呼叫先使用预留信道再使用共享信道 | 第31-33页 |
| ·两种模型性能分析 | 第33-35页 |
| ·基于动态阈值的保护信道策略研究 | 第35-41页 |
| ·信道分配模型 | 第37页 |
| ·阻塞率比例的分析 | 第37-39页 |
| ·性能分析 | 第39-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GSM-R 信道分配模型设计 | 第42-60页 |
| ·模糊知识介绍 | 第42-46页 |
| ·模糊集合与隶属函数 | 第42-43页 |
| ·模糊综合评判 | 第43-44页 |
| ·模糊运算 | 第44-46页 |
| ·模糊规则与模糊推理 | 第46页 |
| ·设计背景 | 第46-47页 |
| ·FUZZY 分配模型的总体设计思路 | 第47-48页 |
| ·模型构建的环境 | 第48-49页 |
| ·FCAC 的设计 | 第49-53页 |
| ·基站模块的设计 | 第49-50页 |
| ·资源估计器的设计 | 第50-51页 |
| ·性能估计器 | 第51-52页 |
| ·模糊控制模块的设计 | 第52-53页 |
| ·模块功能的具体实现 | 第53-60页 |
| ·模糊分布的选择 | 第53-54页 |
| ·反模糊的实现 | 第54-55页 |
| ·模糊模块功能的实现 | 第55-60页 |
| 第5章 GSM-R 信道分配模型性能分析 | 第60-64页 |
| ·模型仿真背景 | 第60页 |
| ·系统性能仿真 | 第60-64页 |
| 结论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