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页 |
一、社会公权力概述 | 第7-17页 |
(一) 社会公权力的涵义及特征 | 第8-10页 |
(二) 社会公权力的来源 | 第10-13页 |
(三) 社会公权力的运行:社会公权行为及其分类 | 第13-17页 |
二、社会公权诉讼及社会公权诉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25页 |
(一) 关于社会公权力案件能否接受司法规制的问题 | 第17-19页 |
(二) 关于适用民诉方式处理还是适用行诉方式问题 | 第19-20页 |
(三) 关于法律、法规授权的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处理的相关制度问题——以举证责任为例 | 第20-22页 |
(四) 关于普遍性行为的司法审查问题:以公立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为例 | 第22-25页 |
三、社会公权诉讼的理论障碍及克服 | 第25-30页 |
(一)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 第25-28页 |
(二) 诉权理论 | 第28-30页 |
四、社会公权诉讼的目的 | 第30-37页 |
(一) 民事诉讼的目的 | 第31-33页 |
(二) 行政诉讼的目的 | 第33-34页 |
(三) 社会公权诉讼的目的 | 第34-37页 |
五、社会公权诉讼的建构及完善 | 第37-45页 |
(一) 区分使用民事诉讼方式和行政诉讼方式 | 第37-38页 |
(二) 对普遍性行为进行司法审查 | 第38-41页 |
(三) 正确界定社会公权诉讼的司法审查强度 | 第41-42页 |
(四) 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