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5页 |
·选题依据和背景 | 第10-12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6页 |
·公共服务 | 第12-13页 |
·公共广播 | 第13-15页 |
·中国广播的公共服务属性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本文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22-23页 |
·研究框架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成都地区广播历史与发展概况 | 第25-34页 |
·成都地区广播历史和现状 | 第25-30页 |
·成都地区广播历史 | 第25-27页 |
·成都地区广播办台理念 | 第27页 |
·成都地区广播节目现状 | 第27-29页 |
·成都地区广播基础设施 | 第29-30页 |
·成都地区广播发展概况 | 第30-33页 |
·成都地区广播人才队伍 | 第30-31页 |
·成都地区广播收支概况 | 第31页 |
·成都地区广播成果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针对成都地区及县(区、市)广播公共服务问题的调查 | 第34-49页 |
·成都地区及县(区、市)广播公共服务调查方案及实施 | 第34-36页 |
·调查方案背景与目的 | 第34-35页 |
·调查方案时间与范围 | 第35页 |
·调查方案与调研方法 | 第35-36页 |
·成都地区及县(区、市)广播公共服务调查现状数据统计分析 | 第36-39页 |
·基础设施概况 | 第36-37页 |
·广播节目现状 | 第37-38页 |
·广播从业人员现状 | 第38页 |
·广播收支现状 | 第38-39页 |
·成都地区及县(区、市)广播听众状况数据统计分析 | 第39-48页 |
·听众基本信息 | 第39-41页 |
·听众收听习惯 | 第41-45页 |
·听众对公共广播的认识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成都地区及周边县(区、市)广播公共服务普遍存在问题分析 | 第49-54页 |
·成都地区及周边县(区、市)广播发展滞后 | 第49-51页 |
·内容生产主体单一、产量少质量低 | 第49页 |
·管理机制存在缺陷、财政供给不足 | 第49-50页 |
·广播媒体的经营能力弱 | 第50页 |
·广电人才市场需求结构不合理 | 第50-51页 |
·成都地区及周边县(区、市)广播听众需求供给匮乏 | 第51-53页 |
·本土节目收听“空心化” | 第51-52页 |
·听众媒介接触行为多元、广播处于劣势 | 第52页 |
·收听习惯存在差异 | 第52页 |
·户外移动收听趋势增强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国内外广播公共服务性的比较与借鉴 | 第54-58页 |
·国外公共广播电台 | 第54-55页 |
·国外公共广播理念 | 第54-55页 |
·国外公共广播管理机制 | 第55页 |
·国外公共广播运营模式 | 第55页 |
·国内广播电台的公共服务属性 | 第55-57页 |
·国内广播公共服务性理念的体现 | 第55-56页 |
·国内广播管理机制公共服务性职能发挥 | 第56页 |
·国内广播运营模式公共服务性职能的创新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成都地区提升政府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 第58-63页 |
·构建成都地区联制联播公共服务性广播发展新对策的理论依据 | 第58-59页 |
·公共服务与传媒的公共服务理论 | 第58页 |
·发展传播学理论 | 第58-59页 |
·构建成都地区广播联制联播促进公共服务职能实现新对策 | 第59-63页 |
·管理机制创新实现联制联播广播公共服务职能发展 | 第59-60页 |
·合理运行模式促进联制联播公共服务职能的发展 | 第60-61页 |
·政策与财政保障联制联播广播公共服务职能发展 | 第61页 |
·建立健全监控体制 | 第61-63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 | 第68-79页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第68-77页 |
调查问卷I: 县(市)级广播电台、乡镇及村级广播基础资料收集 | 第68-74页 |
调查问卷II: 全域成都广播听众调查 | 第74-77页 |
附录二 调研问卷——县级广播电台访谈调研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