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0页 |
第一部分 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 第10-16页 |
一、被害人权利保障的界定 | 第10-11页 |
二、被害人权利保障的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一) 被害人权利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固有内容 | 第11-12页 |
(二) 被害人权利保障是程序公正的必然要求 | 第12-13页 |
(三) 被害人权利保障是诉讼平等性的内在要求 | 第13-14页 |
三、加强被害人权利保障的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部分 我国公诉案件被害人权利保障的现状、不足及原因分析 | 第16-26页 |
一、现状 | 第16-18页 |
二、不足 | 第18-23页 |
(一) 程序性权利保障上的不足 | 第18-21页 |
(二) 实体性权利保障上的不足 | 第21-23页 |
三、原因分析 | 第23-26页 |
第三部分 世界主要国家被害人权利保障状况的比较研究 | 第26-33页 |
一、世界主要国家被害人权利保障状况 | 第26-31页 |
(一) 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国家 | 第26-28页 |
(二) 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国家 | 第28-29页 |
(三) 混合主义诉讼模式国家 | 第29-31页 |
二、各国法的比较分析 | 第31-32页 |
三、对我国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启示 | 第32-33页 |
第四部分 我国公诉案件被害人权利保障机制的完善 | 第33-47页 |
一、总体思路 | 第33-34页 |
二、具体制度建构之一:程序性权利保障的完善 | 第34-38页 |
(一) 加强对被害人控告权的保障 | 第34-35页 |
(二) 扩大被害人诉讼参与权的范围 | 第35-36页 |
(三) 补充被害人知悉权的内容 | 第36页 |
(四) 赋予被害人上诉权 | 第36-37页 |
(五) 赋予被害人量刑建议权 | 第37-38页 |
三、具体制度建构之二:实体性权利保障的完善 | 第38-44页 |
(一) 重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保障被害人赔偿性权利的实现 | 第38-40页 |
(二) 确立被害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 第40-42页 |
(三) 确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 第42-44页 |
四、诉讼外的保障措施 | 第44-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