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8-11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一、对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0页 |
二、关于使用译词的说明 | 第10-11页 |
第二章 BBC的公营制度的建立和巩固(1922-1938) | 第11-18页 |
第一节 从私营公司的联合到公共广播协会的设想 | 第11-14页 |
第二节 里思爵士对BBC的建立做出的贡献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实现公共广播体制性质的基本制度安排 | 第15-18页 |
一、管理制度的建立 | 第15-16页 |
二、财政来源的限制 | 第16-17页 |
三、节日内容设置的倾向 | 第17-18页 |
第三章 BBC在战时做的相应的制度调整(1939-1945) | 第18-20页 |
第一节 政府控制力的强化 | 第19页 |
第二节 BBC在战时是否等于宣传工具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战时体制调整对今后发展的影响 | 第20页 |
第四章 BBC在市场冲击下所做的相应的体制调整(1946-1982) | 第20-25页 |
第一节 从独家垄断到双元垄断的格局 | 第20-22页 |
一、电视技术的诞生和兴盛 | 第20-21页 |
二、商业性电视台和电台的出现 | 第21-22页 |
三、BBC和ITV之间的较量 | 第22页 |
第二节 BBC财政来源上的变化 | 第22-25页 |
一、广播执照的取消 | 第22-24页 |
二、商业性收入的增长 | 第24-25页 |
第五章 BBC在新技术冲击下的管理体制改革(1983-现在) | 第25-29页 |
第一节 新技术的出现和多元化竞争时代的到来 | 第25-27页 |
一、三个显著的技术进步 | 第25-26页 |
二、多元化竞争格局的到来 | 第26-27页 |
第二节 BBC的管理体制改革 | 第27-29页 |
一、新的组织架构 | 第27-28页 |
二、改革的性质和意义 | 第28-29页 |
第六章 BBC的制度变迁动力因素分析 | 第29-35页 |
第一节 政府的政策以及通过的法案的影响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市场化、全球化以及新技术的深刻影响 | 第30-31页 |
第三节 独立的社会力量的参与 | 第31-33页 |
第四节 BBC专业主义的形成 | 第33-34页 |
第五节 受众的喜好和竞争的压力 | 第34-35页 |
第七章 变迁的预期收入和预期支出 | 第35-37页 |
第一节 预期收入—缓解财政困境 | 第35-36页 |
第二节 预期支出—对公共广播理念的挑战 | 第36-37页 |
第三节 趋势—最大限度维持公营 | 第37页 |
第八章 BBC的制度变迁的性质、特点以及借鉴意义 | 第37-42页 |
第一节 诱致性变迁是变迁的主导模式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变迁是渐进的、缓慢的、多方协商后妥协的过程 | 第38-39页 |
第三节 BBC的制度变迁对中国的电视制度的启发意义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48页 |
一、BBC大事记 | 第45-47页 |
二、BBC历届决策委员会主席名单 | 第47页 |
三、BBC历届执行长名单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 | 第49-50页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