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词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1 相思树(Acacia spp.)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离体器官发生 | 第11-14页 |
·器官发生型 | 第11-12页 |
·器官型 | 第12-14页 |
·体细胞胚胎发生 | 第14页 |
·转基因研究 | 第14-15页 |
·其它相关研究 | 第15页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15页 |
2 植物人工种子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人工种子的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体细胞胚人工种子研究 | 第16页 |
·非体细胞胚人工种子研究 | 第16-17页 |
·人工种子的包埋 | 第17页 |
·人工种子的贮藏 | 第17-18页 |
3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思树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19-32页 |
第一节 相思树种子的离体萌发 | 第19-2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材料 | 第19页 |
·方法 | 第19-2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2页 |
·浓硫酸处理对厚荚相思种子离体萌发的影响 | 第20页 |
·沸水浴处理对厚英相思种子离体萌发的影响 | 第20-21页 |
·不同浓硫酸结合沸水浸泡处理对厚英相思种子离体萌发的影响 | 第21页 |
·不同处理对厚荚相思种子离体萌发的影响 | 第21-22页 |
3 讨论 | 第22页 |
第二节 相思树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22-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材料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不同天然添加物对厚英相思离体快繁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不同培养基对厚英相思离体快繁的影响 | 第25-26页 |
·活性炭对厚荚相思离体生长的影响 | 第26页 |
·不同移栽基质对厚英相思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培养基对厚荚相思绿色瘤状物增殖的影响 | 第27-28页 |
3 讨论 | 第28-29页 |
第三节 相思树绿色瘤状物(GTT)的石蜡切片研究 | 第29-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材料 | 第29页 |
·方法 | 第29-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厚荚相思绿色瘤状物石蜡切片方法的建立 | 第30页 |
·厚英相思绿色瘤状物的切片观察 | 第30-31页 |
3 讨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相思树愈伤组织培养、悬浮培养与原生质体分离 | 第32-48页 |
第一节 相思树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2-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材料 | 第32页 |
·方法 | 第32-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不同培养基对台湾相思幼胚培养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采集时期对台湾相思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 第34页 |
·不同光照强度对台湾相思幼胚培养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培养基对台湾相思成熟胚培养的影响 | 第35页 |
·不同培养基对诱导台湾相思幼胚产生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不同相思树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6页 |
3 讨论 | 第36页 |
第二节 相思树愈伤组织的继代与保持 | 第36-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材料 | 第37页 |
·方法 | 第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不同培养基对台湾相思愈伤组织继代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光照强度对台湾相思愈伤组织继代的影响 | 第38页 |
·不同接种量对台湾相思愈伤组织继代的影响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页 |
第三节 相思树悬浮细胞系的建立与保持 | 第39-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材料 | 第39-40页 |
·方法 | 第40-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不同愈伤组织类型对台湾相思建立悬浮细胞系的影响 | 第41页 |
·不同碳源对台湾相思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41页 |
·不同碳源组合对台湾相思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41-42页 |
·不同添加物对台湾相思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 第42页 |
·台湾相思悬浮细胞系的保持 | 第42页 |
·台湾相思悬浮细胞再生能力测定 | 第42页 |
·台湾相思悬浮细胞系生长曲线绘制 | 第42-43页 |
3 讨论 | 第43页 |
第四节 相思树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分离 | 第43-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材料 | 第44页 |
·方法 | 第44-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不同酶液组合对台湾相思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酶解方式对台湾相思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 第46页 |
·台湾相思原生质体纯化 | 第46-47页 |
·台湾相思原生质体培养 | 第47页 |
3 讨论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相思树人工种子制作及其RAPD分析 | 第48-58页 |
第一节 相思树人工种子制作 | 第48-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材料 | 第48页 |
·方法 | 第48-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不同海藻酸钠浓度对厚英相思人工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海藻酸钠包埋时间对厚英相思人工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0页 |
·不同蔗糖浓度对厚英相思人工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不同贮藏温度与贮藏时间对厚英相思人工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1页 |
·不同包埋系统对厚英相思人工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不同培养基质对厚荚相思人工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2页 |
3 讨论 | 第52-53页 |
第二节 相思树人工种子再生植株 RAPD检测 | 第53-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材料 | 第53页 |
·方法 | 第53-5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57页 |
·厚英相思 DNA的提取 | 第55页 |
·厚英相思RAPD扩增条件的优化 | 第55-56页 |
·厚荚相思RAPD-PCR的扩增结果 | 第56-57页 |
3 讨论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小结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图版及图版说明 | 第65-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