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油生物技术法合成天然苯甲醛探索及其分析方法构建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0页 |
| ·苯甲醛 | 第9-10页 |
| ·苯甲醛物理性质 | 第9页 |
| ·苯甲醛的用途 | 第9-10页 |
| ·化学法合成苯甲醛 | 第10-12页 |
| ·生物法合成天然香料 | 第12-14页 |
| ·生物法生产天然香料的优点 | 第13-14页 |
| ·生物法合成天然苯甲醛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 第14页 |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 | 第14-19页 |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发展 | 第15-16页 |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 第16-18页 |
| ·肉桂醛和苯甲醛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 第18-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相关原理 | 第20-23页 |
| ·产酶菌种的筛选 | 第20页 |
| ·发酵实验 | 第20-21页 |
| ·酶催化反应合成天然苯甲醛 | 第21-22页 |
| ·水相中桂油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产酶菌种的筛选及产酶条件初探 | 第23-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 ·主要材料 | 第23-24页 |
| ·检测条件 | 第24页 |
| ·培养基与发酵液配方 | 第24-25页 |
| ·产酶菌种的初筛 | 第25-27页 |
| ·土样采集 | 第25页 |
| ·富集培养 | 第25-26页 |
| ·平板分离纯化 | 第26-27页 |
| ·酶催化能力验证 | 第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8页 |
| ·土样采集 | 第27-28页 |
| ·肉桂醛的自氧化实验 | 第28页 |
| ·肉桂醛耐受性实验 | 第28-29页 |
| ·分离用培养基的选定 | 第29-31页 |
| ·碳源对产酶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浓度梯度驯化培养 | 第32-33页 |
| ·细菌培养 | 第33-34页 |
| ·酶催化合成天然苯甲醛 | 第34-38页 |
| 第四章 桂油中肉桂醛和苯甲醛的定性定量分析 | 第38-45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8页 |
|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 ·主要试剂 | 第38页 |
| ·测定方法与检测条件 | 第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 ·工作波长的选择 | 第38-40页 |
| ·pH值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41页 |
| ·稳定性实验 | 第41-42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2-43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43-44页 |
| ·样品测定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5-47页 |
| ·实验总结 | 第45-46页 |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录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