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论文组织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地理空间坐标参考系融合引擎 | 第16-24页 |
·地理空间坐标参考系 | 第16-19页 |
·坐标系和基准 | 第16页 |
·坐标参考系与地理空间坐标参考系 | 第16-19页 |
·地理空间坐标参考系融合及其引擎 | 第19-21页 |
·地理空间坐标参考系融合 | 第19-20页 |
·地理空间坐标参考系融合引擎 | 第20-21页 |
·地理空间坐标参考系融合引擎体系结构 | 第21-23页 |
·融合引擎外部关系 | 第21-22页 |
·融合引擎内部结构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坐标转换 | 第24-40页 |
·基本计算公式 | 第24-26页 |
·地球椭球及其基本参数 | 第24-25页 |
·子午线弧长和底点纬度 | 第25-26页 |
·大地坐标系与大地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相互转换 | 第26-31页 |
·大地坐标系转换到大地空间直角坐标系 | 第26-27页 |
·大地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到大地坐标系 | 第27-31页 |
·大地经度和大地高的解算 | 第27页 |
·大地纬度解算 | 第27-29页 |
·大地纬度解算方法比较 | 第29-31页 |
·大地纬度解算迭代算法优化 | 第31页 |
·常用地图投影转换 | 第31-39页 |
·高斯-克吕格投影 | 第31-35页 |
·高斯-克吕格投影特点及其应用 | 第31-32页 |
·高斯-克吕格投影正反解转换公式 | 第32-33页 |
·基于浮动坐标系的高精度高斯-克吕格投影反解迭代算法 | 第33-35页 |
·墨卡托投影 | 第35-37页 |
·墨卡托投影特点及其应用 | 第35-36页 |
·墨卡托投影正反解转换公式 | 第36-37页 |
·等角圆锥投影 | 第37-39页 |
·等角圆锥投影特点及其应用 | 第37-38页 |
·等角圆锥投影正反解转换公式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坐标变换 | 第40-62页 |
·参心坐标系和地心坐标系 | 第40-42页 |
·参心坐标系 | 第40页 |
·地心坐标系 | 第40-42页 |
·大地空间直角坐标参考系变换模型 | 第42-46页 |
·三参数相似变换模型 | 第42页 |
·七参数相似变换模型 | 第42-45页 |
·欧拉角 | 第42-43页 |
·尺度因子 | 第43-44页 |
·布尔莎模型 | 第44-45页 |
·莫洛金斯基模型 | 第45页 |
·其它模型及模型分析 | 第45-46页 |
·大地坐标参考系变换模型 | 第46-53页 |
·广义大地坐标微分公式 | 第46-49页 |
·大地坐标变换实用公式 | 第49-51页 |
·莫洛金斯基标准和简化公式 | 第49-50页 |
·莫洛佐夫投影微分公式 | 第50页 |
·多元回归方程 | 第50-51页 |
·大地坐标变换方法分析 | 第51-53页 |
·变换参数求解和使用 | 第53-58页 |
·变换参数求解 | 第53-56页 |
·相似变换参数求解 | 第53页 |
·多元回归方程系数的求解 | 第53-54页 |
·采用最小二乘法解算平面坐标系变换参数 | 第54-56页 |
·变换参数的使用 | 第56-58页 |
·高程系统及其变换 | 第58-61页 |
·大地水准面和高程系统 | 第58-59页 |
·高程变换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我国及部分周边国家地理空间坐标参考系 | 第62-73页 |
·我国地理空间坐标参考系 | 第62-66页 |
·大陆地理空间坐标参考系 | 第62-63页 |
·台湾省地理空间坐标参考系 | 第63-66页 |
·大地基准及高程基准传承 | 第63-65页 |
·地图投影 | 第65-66页 |
·美国地理空间坐标参考系 | 第66-70页 |
·大地基准和高程基准传承 | 第66-68页 |
·地图投影和MGRS | 第68-70页 |
·日本、韩国地理空间坐标参考系 | 第70-71页 |
·日本地理空间坐标参考系 | 第70页 |
·韩国地理空间坐标参考系 | 第70-71页 |
·变换参数 | 第71页 |
·印度地理空间坐标参考系 | 第71-72页 |
·印度地理空间坐标参考系 | 第71-72页 |
·变换参数 | 第72页 |
·本章小节 | 第72-73页 |
第六章 地理空间坐标参考系融合引擎实践 | 第73-87页 |
·引擎的软件实现 | 第73-77页 |
·引擎的软件构成 | 第73-74页 |
·软件代码的开发与维护 | 第74-76页 |
·敏捷软件开发理念 | 第74-75页 |
·结对编程 | 第75页 |
·重构和测试驱动开发 | 第75-76页 |
·引擎二次开发接口 | 第76-77页 |
·引擎的三套解决方案 | 第77-83页 |
·离散点解决方案 | 第77-78页 |
·单个离散点 | 第78页 |
·离散点群 | 第78页 |
·栅格图解决方案 | 第78-83页 |
·解决方案 | 第78-81页 |
·实现实例 | 第81-83页 |
·矢量图解决方案 | 第83页 |
·引擎的编程代码优化 | 第83-86页 |
·编程代码优化原则和方法 | 第83-84页 |
·编程代码优化实例 | 第84-86页 |
·本章小节 | 第86-8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作者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