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7页 |
一、合同解释问题的提出 | 第8-13页 |
二、我国合同解释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三、论文的基本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合同解释本体论 | 第17-65页 |
一、合同解释概念的界定 | 第17-33页 |
(一) 合同解释的含义 | 第18-20页 |
(二) 合同解释的主体 | 第20-28页 |
(三) 合同解释的客体 | 第28-31页 |
(四) 合同解释的方法 | 第31页 |
(五) 合同解释的目的 | 第31页 |
(六) 合同解释的效力 | 第31-32页 |
(七) “解释”的含义 | 第32-33页 |
二、合同解释的必为性 | 第33-42页 |
(一) 文字的局限性 | 第35-39页 |
(二) 合同主体自身的局限性 | 第39-41页 |
(三) 经济效益上的考虑 | 第41-42页 |
三、合同解释的性质 | 第42-54页 |
(一)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合同解释性质的学说 | 第43-46页 |
(二) 我国关于合同解释性质的学说及本文的观点 | 第46-54页 |
四、合同解释与法律解释的交集和疏离 | 第54-65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54-56页 |
(二) 合同解释与法律解释的交集和疏离 | 第56-65页 |
第二章 合同解释的目标 | 第65-83页 |
一、应然合同的界定 | 第65-70页 |
(一) 应然与实然的追溯与扩展 | 第65-67页 |
(二) 应然合同的含义 | 第67-70页 |
二、应然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体 | 第70-79页 |
(一) 对合同理解的总体把握 | 第70-72页 |
(二) 对利益平衡体的语义分析 | 第72-74页 |
(三) 利益平衡体的构成 | 第74-79页 |
三、应然合同是当事人与国家、社会之间利益平衡体 | 第79-81页 |
四、应然合同是法官解释合同的目标 | 第81-83页 |
第三章 合同解释方法论 | 第83-133页 |
一、合同纠纷案件法律事实的形成 | 第83-121页 |
(一) 合同解释的标准 | 第84-99页 |
(二) 合同解释的方法 | 第99-121页 |
二、对法律事实的法律判断 | 第121-126页 |
(一) 私行为法律判断的特点 | 第121-122页 |
(二) 三段论推理在合同解释中的运用 | 第122-123页 |
(三) 留给法官判断的余地 | 第123-126页 |
三、解释结果妥当性的判断 | 第126-133页 |
第四章 合同解释价值判断规则 | 第133-156页 |
一、问题和方法 | 第134-138页 |
二、两项论证规则 | 第138-150页 |
(一)在没有足够充分且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不得随意创造差别对待的特例 | 第138-141页 |
(二)在没有足够充分且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不得随意限制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 | 第141-150页 |
三、两项规则的实证分析 | 第150-156页 |
(一)一个具体案例的分析 | 第151-153页 |
(二)两项规则的例外——对格式合同的负担性论证 | 第153-156页 |
结论 | 第156-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7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7-168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168-172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172-177页 |
后 记 | 第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