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查考 | 第11-15页 |
·本草考证 | 第11页 |
·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化学成分的种类研究 | 第11-12页 |
·野葛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对比研究 | 第12-13页 |
·异黄酮类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 | 第13-14页 |
·葛藤和葛叶采收期的研究 | 第14页 |
·葛藤和葛叶药理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葛藤、葛叶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 第15-18页 |
·原植物形态 | 第15页 |
·葛藤、葛叶药材性状鉴别 | 第15页 |
·葛藤药材 | 第15页 |
·葛叶药材 | 第15页 |
·葛藤、葛叶组织显微鉴别 | 第15-17页 |
·葛藤横切面显微鉴别 | 第16页 |
·葛叶组织显微鉴别 | 第16-17页 |
·葛藤、葛叶粉末显微鉴别 | 第17-18页 |
·葛藤粉末显微特征 | 第17页 |
·葛叶粉末显微特征 | 第17-18页 |
第三章 葛藤、葛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 第18-38页 |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薄层色谱鉴别 | 第18-21页 |
·试药和仪器 | 第18-19页 |
·制板 | 第19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19-21页 |
·小结 | 第21页 |
·浸出物测定 | 第21-23页 |
·浸出方法考察 | 第22页 |
·浸出溶剂浓度选择 | 第22页 |
·样品浸出物含量测定 | 第22-23页 |
·常规检查 | 第23-25页 |
·水分含量测定 | 第23页 |
·总灰分、酸不溶灰分含量测定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25-3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5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25-31页 |
·葛藤、葛叶中葛根素、大豆苷及大豆苷元的含量测定 | 第31-38页 |
·色谱条件 | 第31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1-32页 |
·方法学验证 | 第32-35页 |
·葛藤、葛叶样品葛根素、大豆苷及大豆苷元含量测定 | 第35-38页 |
第四章 葛藤、葛叶适宜采收期的实验研究 | 第38-41页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不同采收期葛藤、葛叶中有效成分含量对比 | 第38-41页 |
·浸出物含量比较 | 第38页 |
·总黄酮含量比较 | 第38-39页 |
·葛根素、大豆苷及大豆苷元含量比较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葛藤药理作用实验研究 | 第41-48页 |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实验药材 | 第41页 |
·仪器与主要试剂和试药 | 第41页 |
·实验动物 | 第41-42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42-48页 |
·葛藤急性毒性实验 | 第42-43页 |
·葛藤与葛根抗炎对比实验 | 第43-44页 |
·葛藤与葛根常压耐缺氧对比实验 | 第44-45页 |
·葛藤与葛根体外抗菌对比实验 | 第45-4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8-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图 | 第55-65页 |
附件1 葛花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书 | 第65-73页 |
附件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