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缩略词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临床研究 | 第11-34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1-13页 |
·病例来源 | 第11页 |
·采集时间 | 第11页 |
·病例选择 | 第11-12页 |
·诊断标准 | 第11页 |
·骨折分型 | 第11-12页 |
·纳入标准 | 第12页 |
·排除标准 | 第12页 |
·一般资料 | 第12-13页 |
2 治疗方法 | 第13-16页 |
·术前准备 | 第13页 |
·麻醉与体位 | 第13-14页 |
·手术方法 | 第14-15页 |
·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 | 第14页 |
·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 | 第14-15页 |
·术后处理 | 第15-16页 |
·西药治疗 | 第15页 |
·中医三期辩证用药 | 第15-16页 |
·电针外治 | 第16页 |
3 疗效评价 | 第16-18页 |
·疗效评定 | 第16页 |
·Rasmussen膝关节评分系统 | 第16-18页 |
·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解剖学评分 | 第18页 |
4 统计方法 | 第18页 |
5 治疗结果 | 第18-25页 |
·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 第18-19页 |
·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解剖学评分结果 | 第19页 |
·综合治疗结果 | 第19-20页 |
·病例展示 | 第20-25页 |
6 讨论 | 第25-34页 |
·胫骨平台解剖特征 | 第25页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受伤机制 | 第25-26页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 | 第26-27页 |
·治疗目的与手术方法的选择 | 第27页 |
·膝关节前外侧、内侧双弧形微创切口的特点 | 第27-28页 |
·内固定物的选择 | 第28-29页 |
·关于关节软骨的修复 | 第29页 |
·CT扫描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意义 | 第29页 |
·电针治疗消除肿胀与预防骨筋膜间室综合症 | 第29-30页 |
·术后早期功能训练 | 第30-32页 |
·主动训练 | 第30-31页 |
·被动训练 | 第31页 |
·早期功能锻炼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31页 |
·中医对功能锻炼的认识 | 第31-32页 |
·中医治疗理论及治疗优势探讨 | 第32-34页 |
·骨折的三期辨证用药 | 第32-33页 |
·中医内外用药促进骨折愈合、加强疗效的优势探讨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5-36页 |
1 存在的问题 | 第35页 |
2 展望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件1 文献综述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概况 | 第39-54页 |
1 术前准备 | 第39-46页 |
·术前影像学评估 | 第39-43页 |
·术前综合评估 | 第43-46页 |
2 手术治疗 | 第46-50页 |
·手术治疗的原则 | 第46-47页 |
·手术切口的选择 | 第47页 |
·微创双钢板内固定 | 第47-48页 |
·关节镜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件2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集表 | 第54-55页 |
附件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