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9页 |
·轨道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结构运动数值仿真及动力学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轨道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结构数值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第11-13页 |
·ANSYS的二次开发技术 | 第13-17页 |
·ANSYS二次开发功能的组成 | 第13-16页 |
·采用ANSY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的工程实例 | 第16-17页 |
·本文所作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第2章 ANSYS的二次开发 | 第19-29页 |
·有限元法简介 | 第19-21页 |
·有限元法的形成与发展 | 第19-20页 |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 第20页 |
·有限元法分析的过程 | 第20-21页 |
·参数化技术 | 第21-23页 |
·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语言 | 第23-29页 |
·APDL简介 | 第23页 |
·参数 | 第23-24页 |
·数组参数 | 第24-25页 |
·分支和循环 | 第25-26页 |
·重复功能和缩写 | 第26页 |
·宏命令 | 第26-27页 |
·用户子程序 | 第27-29页 |
第3章 龙门起重机结构运动仿真 | 第29-43页 |
·引言 | 第29页 |
·龙门起重机结构的参数化建模 | 第29-38页 |
·参数化设计的基本方法 | 第29-30页 |
·基于APDL语言描述法参数化建模的过程 | 第30-38页 |
·龙门起重机结构的运动仿真 | 第38-42页 |
·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第4章 龙门起重机结构的模态分析 | 第43-57页 |
·引言 | 第43页 |
·起重机动力学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43-45页 |
·动力学问题的特点 | 第43-44页 |
·动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 第44-45页 |
·龙门起重机结构模态分析 | 第45-55页 |
·模态分析的基本思想 | 第45-46页 |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46-47页 |
·模态分析的一般过程 | 第47-48页 |
·模态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8-55页 |
·结构动态刚性的校核 | 第55-57页 |
第5章 龙门起重机结构起升动力响应分析 | 第57-68页 |
·引言 | 第57页 |
·瞬态动力学分析理论 | 第57-59页 |
·瞬态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 第57-58页 |
·瞬态动力学的求解方法 | 第58-59页 |
·龙门起重机结构起升动力响应分析 | 第59-68页 |
·货物起升运动过程分析 | 第60-61页 |
·起升过程激励曲线 | 第61页 |
·瞬态激振力的计算 | 第61-65页 |
·瞬态分析的结果 | 第65-68页 |
第6章 龙门起重机轮轨接触分析 | 第68-80页 |
·引言 | 第68页 |
·接触问题的分类 | 第68-69页 |
·弹性接触 | 第69-72页 |
·ANSYS的接触分析能力 | 第72-74页 |
·面对面接触 | 第72-73页 |
·非线性问题的求解技术 | 第73-74页 |
·龙门起重机接触分析 | 第74-76页 |
·龙门起重机接触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4-75页 |
·接触对的建立 | 第75-76页 |
·接触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76页 |
·求解 | 第76页 |
·结果分析 | 第76-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7章 龙门起重机结构运动和动力数值仿真软件开发 | 第80-87页 |
·软件实现技术 | 第80-83页 |
·Visual Basic编程语言 | 第80-81页 |
·事件驱动与可视化编程 | 第81页 |
·ActiveX技术 | 第81-82页 |
·ADO技术 | 第82-83页 |
·仿真软件的数据交换 | 第83页 |
·仿真软件的功能组成 | 第83-87页 |
第8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全文总结 | 第87-88页 |
·全文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项目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