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主动悬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9-11页 |
第2章 悬架概述及主动悬架常见控制方法简介 | 第11-21页 |
·汽车悬架概述 | 第11页 |
·悬架类型及性能比较 | 第11-16页 |
·被动悬架 | 第12页 |
·半主动悬架 | 第12-13页 |
·主动悬架 | 第13-16页 |
·各种悬架性能比较 | 第16页 |
·主动悬架常见的控制方法 | 第16-21页 |
·天棚阻尼器控制 | 第17页 |
·自适应控制 | 第17页 |
·随机最优控制 | 第17-18页 |
·预见控制 | 第18页 |
·智能控制 | 第18-19页 |
·最优控制 | 第19页 |
·反馈控制 | 第19页 |
·模糊控制 | 第19页 |
·神经网络控制 | 第19-21页 |
第3章 灰色控制理论简介 | 第21-24页 |
·灰色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第21页 |
·灰色系统的定义 | 第21-22页 |
·灰色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灰色控制理论的特点 | 第23-24页 |
第4章 汽车主动悬架的数学模型 | 第24-34页 |
·悬架系统的力学模型 | 第24-28页 |
·常用的基本车体模型的简化及假定条件 | 第24-25页 |
·基于四分之一车体的主动悬架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5-28页 |
·路面输入模型 | 第28-32页 |
·车辆悬架性能的评价 | 第32-34页 |
第5章 悬架控制理论的研究 | 第34-45页 |
·PID控制器的设计 | 第34-37页 |
·PID控制原理 | 第34-36页 |
·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 第36-37页 |
·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结果 | 第37页 |
·基于灰色理论的PID控制器的设计 | 第37-44页 |
·灰色控制理论与PID控制的结合 | 第37-39页 |
·灰色控制理论建模步骤 | 第39-40页 |
·灰色控制理论的数学模型 | 第40页 |
·GM(1,1)模型 | 第40-44页 |
·灰色控制理论在汽车主动悬架中应用的优点 | 第44-45页 |
第6章 仿真建模及仿真结果分析 | 第45-54页 |
·仿真环境介绍 | 第45-47页 |
·MATLAB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 第45页 |
·MATLAB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 第45-46页 |
·Simulink技术简介 | 第46-47页 |
·仿真控制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8-54页 |
·不同控制方法下的簧载质量质心加速度比较分析 | 第50-51页 |
·不同控制方法下的悬架动行程比较分析 | 第51-54页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4-56页 |
·全文总结 | 第54-55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55页 |
·对进行更深入研究的几点建议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