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图索引 | 第10-11页 |
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DEM与数字地形分析 | 第12-17页 |
·DEM | 第12-15页 |
·数字地形分析 | 第15-17页 |
·基于栅格DEM的数字地形分析 | 第17页 |
·地形地貌形态分类 | 第17-20页 |
·地形地貌形态分类基础及其意义 | 第17-18页 |
·地形地貌形态自动划分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与论文的结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微观地形地貌形态划分综述 | 第22-28页 |
·微观地形地貌形态分类体系 | 第22-24页 |
·基于自然地理研究的微观地形地貌形态分类体系 | 第22页 |
·基于水文和土壤景观研究的微观地形地貌形态分类体系 | 第22-23页 |
·基于地貌学研究的微观地形地貌形态分类体系 | 第23-24页 |
·微观地形地貌形态自动划分的依据 | 第24-26页 |
·微观地形地貌因子 | 第24-25页 |
·微观地形地貌形态的分类方法 | 第25-26页 |
·微观地形地貌形态自动划分的核心问题 | 第26-27页 |
·讨论与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微观地形地貌形态自动划分的关键技术研究 | 第28-44页 |
·微观地形地貌形态的解析表达 | 第28-30页 |
·山体部位的几何特性 | 第28页 |
·坡体类型及其判别条件 | 第28-30页 |
·小结 | 第30页 |
·微观地形地貌因子的提取 | 第30-41页 |
·窗口分析法 | 第31页 |
·坡度的提取 | 第31-33页 |
·地形表面曲率的提取 | 第33-39页 |
·基于格网DEM地形曲率计算 | 第33-36页 |
·剖面曲率和平面曲率的提取 | 第36-39页 |
·格网DEM导数估计的统一公式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微观地形地貌形态分类的决策方案 | 第41-43页 |
·基于坡度的坡体类型划分 | 第41页 |
·基于坡度和曲率的山体部位划分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微观地形地貌形态自动划分的实验研究 | 第44-58页 |
·实验总体设计 | 第44-49页 |
·实验软件 | 第44页 |
·实验数据 | 第44-45页 |
·实验流程 | 第45-49页 |
·坡体类型的划分 | 第49页 |
·山体部位的划分 | 第49-54页 |
·实验分析与总结 | 第54-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附录A 发表论文与参加项目 | 第66-67页 |
附录B 实验中提取的坡度、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