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义利观的基本涵义 | 第9-15页 |
(一) 义与利的文化内涵 | 第9-12页 |
1. 义的内涵分析 | 第9页 |
2. 利的内涵分析 | 第9-10页 |
3. 义与利的辨证关系 | 第10页 |
4. 义利范畴的文化功能 | 第10-12页 |
(二) 义利观的历史演变 | 第12-15页 |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 | 第12-13页 |
2. 西方文化中的义利观 | 第13页 |
3.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义利观 | 第13-15页 |
二、当代中国大学生义利观的现状分析 | 第15-23页 |
(一) 当代中国大学生义利观的现状 | 第15-17页 |
1. 当代大学生功利观念不断增强 | 第15-16页 |
2. 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呈多元化,道德冲突与困惑日益加剧 | 第16-17页 |
3.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更趋实用 | 第17页 |
(二) 当代中国大学生义利观多元化的成因分析 | 第17-23页 |
1. 客观因素 | 第17-21页 |
2. 主观因素 | 第21-23页 |
三、当代中国大学生义利观的重构 | 第23-31页 |
(一) 新时期的义利定位 | 第23-25页 |
(二) 构建大学生义利观教育的内容体系 | 第25-27页 |
1.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 第25页 |
2. 集体主义教育 | 第25页 |
3. 革命功利主义教育 | 第25-26页 |
4. 合理的利益观教育 | 第26页 |
5. 经济伦理教育 | 第26-27页 |
(三) 选择有效的义利观教育方式 | 第27-31页 |
1. 让义利观教育进入课堂 | 第27页 |
2. 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感染力 | 第27-28页 |
3. 义利观教育应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 | 第28-29页 |
4. 培养社会责任感 | 第29页 |
5. 创造良好的学生社区文化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后记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