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新一代移动通信内接收机理论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2页
符号说明第12-13页
英文缩略语第13-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19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论文研究工作概述第17-19页
第二章 分块传输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理论与技术第19-26页
 §2.1 移动通信信道第19-21页
  §2.1.1 无线信道基本概念第19页
  §2.1.2 多径衰落基本概念第19-20页
  §2.1.3 多径衰落信道仿真第20-21页
 §2.2 CP-SCBT系统基本原理第21-23页
  §2.2.1 CP-SCBT系统背景介绍第21-22页
  §2.2.2 CP-SCBT系统基本概念第22-23页
 §2.3 OFDM系统基本原理第23-25页
  §2.3.1 OFDM系统背景介绍第23-24页
  §2.3.2 OFDM系统基本概念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无线信道包络统计特性及其应用第26-54页
 §3.1 引言第26-27页
 §3.2 无线信道的包络统计特性第27-39页
  §3.2.1 广义Aulin信道模型第27-28页
  §3.2.2 包络极值率第28-31页
  §3.2.3 电平通过率第31-35页
  §3.2.4 对数包络相关第35-39页
 §3.3 瑞利信道下的多普勒频移估计算法第39-42页
  §3.3.1 包络极值率方法第39页
  §3.3.2 电平通过率方法第39-40页
  §3.3.3 对数包络相关方法第40-42页
 §3.4 多普勒频移估计器改进措施第42-46页
  §3.4.1 一阶自回归滤波方法第42-43页
  §3.4.2 迭代抽样方法第43-44页
  §3.4.3 二维除法修正方法第44-45页
  §3.4.4 二阶多项式拟合方法第45-46页
 §3.5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6-53页
 §3.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无线信道相位统计特性及其应用第54-78页
 §4.1 引言第54-55页
 §4.2 无线信道相位差分的概率密度函数及其矩第55-60页
 §4.3 瑞利信道下的多普勒频移估计算法第60-64页
  §4.3.1 相位差分0阶矩估计算法第60-62页
  §4.3.2 相位差分2阶矩估计算法第62-63页
  §4.3.3 矩估计算法的比较分析第63-64页
 §4.4 基于多普勒频移估计的自适应信道估计算法第64-67页
  §4.4.1 自适应信道估计的信号模型与基本原理第64-65页
  §4.4.2 自适应WMSA信道估计算法第65-66页
  §4.4.3 自适应时隙结构切换方法第66-67页
 §4.5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67-75页
 §4.6 本章小结第75-76页
 §4.7 附录A第76-78页
第五章 基于变换域谱分析的联合多普勒频移、载波频偏和信噪比估计算法第78-108页
 §5.1 引言第78-79页
 §5.2 CP-SCBT系统中的联合估计算法第79-83页
  §5.2.1 时域信道估计第79-80页
  §5.2.2 时域信道估计功率谱分析第80-81页
  §5.2.3 联合估计算法第81-83页
 §5.3 OFDM中的联合估计算法第83-88页
  §5.3.1 OFDM频域信道估计第84-85页
  §5.3.2 频域信道估计功率谱分析第85-86页
  §5.3.3 联合估计算法第86-88页
 §5.4 联合CRLB推导第88-92页
  §5.4.1 信号模型第89页
  §5.4.2 频率估计的CRLB基本形式第89-90页
  §5.4.3 CRLB的大样本近似形式第90-92页
 §5.5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92-102页
 §5.6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5.7 附录B第103-104页
 §5.8 附录C第104-108页
第六章 OFDM中基于时域冲激型训练序列的时频同步算法第108-126页
 §6.1 引言第108-109页
 §6.2 时频同步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109-112页
  §6.2.1 系统模型第109-110页
  §6.2.2 频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110页
  §6.2.3 定时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110-112页
 §6.3 基于时域冲激型导频结构的时频同步算法第112-115页
  §6.3.1 同步帧格式第112页
  §6.3.2 时频同步算法推导第112-115页
 §6.4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115-125页
 §6.5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第七章 OFDM中基于循环信道估计的频偏估计模糊度消除算法第126-141页
 §7.1 引言第126-127页
 §7.2 频偏估计模糊度消除算法概述第127-130页
  §7.2.1 频偏估计模糊度的产生第127页
  §7.2.2 频偏估计模糊度的影响第127-128页
  §7.2.3 避免频偏估计模糊度的方法第128-130页
 §7.3 基于循环信道估计的频偏估计模糊度消除算法第130-133页
  §7.3.1 算法推导第130-131页
  §7.3.2 算法的估计范围分析第131-132页
  §7.3.3 与传统类似算法的复杂度比较第132-133页
 §7.4 算法性能的理论推导第133-136页
 §7.5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136-140页
 §7.6 本章小结第140-141页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41-143页
 §8.1 本论文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1-142页
 §8.2 可以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56-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智能天线和空时编码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及其并行级联构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