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通义》的民俗学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7-8页 |
二、目前研究状况 | 第8-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应劭与《风俗通义》 | 第11-15页 |
二、《风俗通义》所载风俗概况 | 第15-24页 |
(一) 祭祀 | 第15-17页 |
(二) 节俗 | 第17-19页 |
(三) 禁忌 | 第19-21页 |
(四) 其它 | 第21-24页 |
三、《风俗通义》所载民间故事类型 | 第24-27页 |
(一) 所罗门式的判决 | 第24-25页 |
(二) 犬怪型故事 | 第25页 |
(三) 鲍君神型故事 | 第25-26页 |
(四) 谶纬型故事 | 第26页 |
(五) 孝子型故事 | 第26页 |
(六) 其它故事 | 第26-27页 |
四、风俗个案研究 | 第27-50页 |
(一) 与阴阳五行交织的鸡犬辟邪 | 第27-40页 |
1 鸡辟邪的由来和原因探析 | 第27-33页 |
(1) 鸡辟邪的由来 | 第27-29页 |
(2) 鸡辟邪原因探析 | 第29-33页 |
2 犬辟邪由来与原因 | 第33-40页 |
(1) 犬辟邪的由来 | 第33-35页 |
(2) 犬辟邪原因探析 | 第35-40页 |
(二) 妖由人兴——鲍君神型故事分析 | 第40-50页 |
1 鲍君神故事类型 | 第41-43页 |
2 鲍君神型故事在汉代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43-46页 |
3 鲍君神型故事中妖由人兴主题所隐含的信仰特性 | 第46-50页 |
(1) 功利性 | 第46-48页 |
(2) 矛盾性 | 第48-50页 |
五、《风俗通义》在民俗史上的地位 | 第50-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