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第三节 思路和框架 | 第11-12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一、实地调查法 | 第12页 |
二、面对面访谈 | 第12-13页 |
第五节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劳动关系基本理论研究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农民工的界定及其群体特征 | 第15-17页 |
一、农民工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农民工的群体特征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一、工伤及工伤保险的概念 | 第17-18页 |
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 | 第18-19页 |
三、农民工工伤保险的概念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农民工劳动关系的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 第20页 |
二、劳动合同与安全监察制度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劳动关系现状 | 第22-33页 |
第一节 一般性现状概述 | 第22-24页 |
一、工伤保险方面 | 第22-23页 |
二、劳动关系方面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国外的工伤保险 | 第24-26页 |
一、欧美国家的工伤保险 | 第24-26页 |
二、亚洲国家的工伤保险 | 第26页 |
第三节 云南省现状分析 | 第26-33页 |
一、云南省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 第26-30页 |
二、云南省农民工工伤保险与劳动关系的现状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农民工工伤保险与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9页 |
第一节 一般性问题分析 | 第33-35页 |
一、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 | 第33页 |
二、企业怀有的侥幸心理 | 第33页 |
三、工伤保险费率机制设计问题 | 第33-34页 |
四、企业节约成本的打算 | 第34页 |
五、农民工自身素质较低 | 第34页 |
六、政府责任方面的缺失问题 | 第34-35页 |
第二节 云南省存在的问题——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典型案例 | 第35-39页 |
一、昭通水富县案例 | 第35-36页 |
二、从案例看云南省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劳动关系问题 | 第36-39页 |
第五章 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劳动关系的对策 | 第39-49页 |
第一节 借鉴发达国家的启示 | 第39-42页 |
一、发达国家的理念和目标 | 第39页 |
二、发达国家工伤保险制度的借鉴 | 第39-40页 |
三、汲取可资借鉴的经验 | 第40-42页 |
第二节 一般性对策分析 | 第42-44页 |
一、工伤保险制度方面 | 第42-43页 |
二、工伤保险程序方面 | 第43-44页 |
第三节 云南省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劳动关系对策 | 第44-49页 |
一、政府立法和管理方面 | 第44-46页 |
二、加强农民工维权意识方面 | 第46-47页 |
三、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方面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