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论文

基于家庭治疗的中学生网络成瘾矫治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问题提出和研究假设第6-18页
 1 文献综述第6-13页
   ·网络成瘾的概念第6-8页
     ·网络成瘾的渊源第6页
     ·网络成瘾的争议第6-7页
     ·网络成瘾的定义第7-8页
   ·网络成瘾的鉴定第8-11页
     ·美国心理学年会制订的标准第8页
     ·Yong的8项诊断标准第8-9页
     ·Goldberg7项标准(IAD)第9页
     ·陈淑惠的“四级自评量表”标准第9页
     ·华东师范大学崔丽娟的12个项目量表第9-11页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第11-13页
     ·网络本身的特点第11-12页
     ·人性原因第12-13页
     ·成长环境的原因第13页
 2 问题提出第13-17页
   ·网络成瘾现状第13-14页
   ·网络成瘾对中学生的危害第14-15页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5页
   ·网络成瘾矫治现状第15-17页
 3 本研究的假设第17-18页
   ·探索家庭治疗对网络成瘾矫治的可行性第17页
   ·家庭治疗在实践中的应用第17-18页
   ·家庭治疗的特点第18页
   ·家庭治疗的组织与实施第18页
第二章 中学生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的家庭因素实证研究第18-23页
 1 中学生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关系调查第19-23页
   ·研究目的第19页
   ·研究样本第19页
   ·研究工具第19页
   ·统计方法第19-20页
   ·研究结果第20-21页
   ·讨论第21-23页
 2 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家庭因素的回归分析第23页
第三章 基于家庭治疗的对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的个案研究第23-33页
 1 案例(一)第23-30页
   ·研究目的第23页
   ·研究的理论背景第23-24页
   ·研究对象及背景资料第24页
   ·曾某在家庭环境量表上的得分第24-25页
   ·曾某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上的得分第25-26页
   ·研究步骤第26-28页
     ·诊断性评价第26-27页
     ·期望达成的目标第27页
     ·制定干预计划第27-28页
   ·工作重点第28页
   ·实施过程第28-30页
   ·咨询过程说明第30页
   ·效果评估第30页
 2 案例(二)第30-33页
   ·研究对象及背景资料第30页
   ·研究理论背景和步骤、目标和干预计划同上第30页
   ·诊断性评价第30-31页
   ·工作重点第31页
   ·咨询过程第31-33页
   ·效果评估第33页
   ·咨询体会第33页
第四章 结束语第33-35页
 1 本研究的不足第33页
 2 未来展望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38页
致谢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分词使用错误分析--基于海事大学学生的研究
下一篇:南昌市住宅固定外遮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