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第1章 引言第16-25页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6-19页
   ·研究范围和研究目标第19-22页
     ·研究范围第19-20页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20-22页
   ·研究方法和数据第22-23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23-25页
第2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理论综述第25-48页
   ·国外迁移理论研究综述第25-37页
     ·主要迁移理论与模型第25-36页
     ·国外迁移理论研究的特点第36-37页
   ·国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综述第37-45页
     ·主要理论和观点第37-44页
     ·对上述理论和观点的总结第44-45页
   ·比较与启示第45-48页
     ·国外主流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第45-47页
     ·国内外主要理论流派在制度分析上的相对薄弱问题第47-48页
第3章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的进程回顾第48-62页
   ·中国经济改革之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第48-52页
     ·总体进程回顾第48-51页
     ·特点第51-52页
   ·中国经济改革以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第52-62页
     ·总体进程回顾第52-60页
     ·特点第60-62页
第4章 中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因素分析第62-78页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第62-69页
     ·建国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第62-64页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特征第64-69页
   ·经济发展水平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直接影响因素第69-74页
     ·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第69-70页
     ·农业生产力水平第70-71页
     ·经济势差第71-74页
   ·农村人口增长与劳动力剩余第74-78页
第5章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状况及乡城转移模式第78-103页
   ·中国农村劳动力及其就业状况第78-84页
     ·农村劳动力数量、质量及就业情况第78-81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估计第81-83页
     ·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比较第83-84页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的特征分析第84-90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的就业地域分布第84-85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的就业部门分布第85页
     ·不同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的差异第85-87页
     ·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状况与非农业就业的关系第87-88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的非充分性第88-89页
     ·转移到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表现出“永久性迁移”特征第89-90页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中存在的问题第90-93页
     ·转移不足第90-91页
     ·转移的组织方式低级化第91-92页
     ·转移巩固率低第92页
     ·转移产业层次低第92页
     ·转移存在负面社会效应第92-93页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模式第93-103页
     ·就地转移模式第93-97页
     ·异地转移模式第97-101页
     ·小结第101-103页
第6章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的途径分析第103-142页
   ·农业集约经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第103-107页
     ·农业集约经营对转移剩余劳动力的作用第103-104页
     ·如何搞好农业集约经营第104-107页
   ·农户兼业经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第107-113页
     ·农村劳动力的兼业型转移第107-108页
     ·农户兼业化发展的三个阶段第108-110页
     ·现阶段农户兼业特点第110-112页
     ·农户兼业化与农村发展第112-113页
   ·民办型农村服务体系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第113-118页
     ·农民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特点第113-114页
     ·民办型农村服务体系对转移剩余劳动力的作用第114-116页
     ·民办型农村服务体系的发展第116-118页
   ·发展乡镇企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第118-131页
     ·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背景和过程第118-121页
     ·现阶段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及发展对策第121-124页
     ·发展乡镇企业的基本构想第124-131页
   ·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第131-13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进程第131-133页
     ·中国城镇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第133-135页
     ·加快中国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进程的对策第135-137页
   ·第三产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第137-142页
     ·第三产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第137-139页
     ·发展第三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第139-142页
第7章 促进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的措施条件第142-186页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的任务艰巨第142-145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而且还在不断产生第142页
     ·全国总人口还在不断增长,农村人口比重高、增长快第142-144页
     ·城市失业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第144-145页
   ·赋予农民部分土地所有权第145-156页
     ·土地制度的沿革第146-148页
     ·目前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48-150页
     ·借鉴土地制度改革的国际经验第150-153页
     ·一个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建议方案第153-156页
   ·建立公平自由的劳动就业制度第156-163页
     ·与劳动力转移有关的劳动就业制度沿革第157-160页
     ·建立公平自由的劳动就业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第160-163页
   ·建立有利于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第163-169页
     ·户籍制度沿革第163-166页
     ·必须进一步维护户籍制度改革第166-168页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新的户籍制度第168-169页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第169-176页
     ·中小企业发展历程简要回顾第169-170页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70-172页
     ·借鉴境外发展中小企业的经验第172-173页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建议第173-176页
   ·建立城乡衔接的福利保障制度第176-182页
     ·城乡二元福利保障制度的形成第177页
     ·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必要性第177-180页
     ·用“三层次”社会保障模式将城乡社会保障衔接起来第180-182页
   ·本章小结和全文基本结论第182-186页
参考文献第186-194页
后记第194-196页

论文共1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型油船防污和压载监控系统研究
下一篇:高分子材料用剪切仪Ⅱ型机械结构及温控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