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妇产科论文--妇科病论文

崩漏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提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部分 崩漏古今文献研究概况第12-53页
 一、古代文献研究概况第12-34页
  (一) 崩漏病名第12-14页
  (二) 崩漏的临床特征第14-15页
  (三) 崩漏异同第15页
  (四) 崩漏的严重性第15页
  (五) 崩漏所属疾病范畴第15-17页
  (六) 崩漏五色第17页
  (七) 崩漏发病的年龄特点第17-18页
  (八) 病因病机第18-22页
   1. 病因第18-20页
   2. 病机第20-22页
  (九) 崩漏辨证第22-23页
  (十) 治则治法第23-28页
   1. 调整阴阳,补虚泻实第24页
   2. 扶正祛邪第24-25页
   3. 调整脏腑功能第25页
   4.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第25页
   5. 调理冲任气血关系第25-26页
   6. 因人制宜第26页
   7. 分期论治第26-27页
   8. 分新病久病而治第27页
   9. 崩与漏分治第27页
   10. 未病先防第27页
   11. 治疗注意事项第27-28页
  (十一) 崩漏方药沿革及方剂举隅第28-34页
   1. 宋代以前第28-29页
   2. 宋金元时期第29-31页
   3. 明清时期第31-34页
 二、近现代文献研究概况第34-53页
  (一) 近代第34-35页
  (二) 现代第35-52页
   1. 崩漏定义第35-36页
   2. 崩漏病名第36页
   3. 崩漏所属疾病范畴第36-38页
   4. 崩漏发病的年龄特点第38-40页
   5. 病因病机研究第40-42页
   6. 辨证分型第42-43页
   7. 治则治法第43-46页
   8. 临床证治概况第46-50页
   9. 名家临证经验介绍第50-52页
  (三) 近现代常用药物与方剂第52-53页
第二部分 崩漏方药证治规律研究第53-100页
 一、统计学方法在中医文献研究中的应用第53-55页
 二、课题的设计第55-58页
  (一) 研究目的、方法和统计学依据第55-56页
   1. 研究目的第55页
   2. 研究方法第55页
   3. 统计学依据第55-56页
  (二) 研究对象的确定第56-58页
   1. 文献范围第56-57页
   2. 方剂的纳入、排除标准第57-58页
  (三) 数据的规范及数据库的建立第58页
   1. 数据的规范化第58页
   2. 建立数据库第58页
   3. 统计软件第58页
 三、结果分析第58-100页
  (一) 方剂分布概况第58-59页
  (二) 各个历史时期方药证治状况第59-82页
   1. 宋代以前第59-63页
   2. 宋金元时期第63-70页
   3. 明清时期第70-75页
   4. 近现代第75-82页
  (三) 各个历史时期药物频率的演变第82-89页
  (四) 全部方药证治规律研究第89-96页
   1. 频数分析见表17~表20第89-93页
   2. 因子分析第93-95页
   3. 聚类分析第95-96页
  (五) 使用频数居前的药物第96-100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100-113页
 一、崩漏病因病机探讨第100-107页
  (一) 崩漏的病因第100页
  (二) 崩漏的病机第100-107页
   1. 各家观点第100-101页
   2. 崩漏发病机制新论点第101-107页
   3. 已有发病机制存在的问题第107页
 二、崩漏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第107-109页
  (一) 崩漏所属疾病范畴第107-108页
  (二) 诊断第108页
   1. 临床表现第108页
   2. 病史第108页
   3. 体格检查第108页
   4. 辅助检查第108页
  (三) 鉴别诊断第108-109页
 三、崩漏辨证论治规律第109-113页
  (一) 临证思路第109-110页
   1. 明确诊断第109页
   2. 分辨缓急第109页
   3. 重视年龄第109-110页
  (二) 辨证要点及治法方药第110-113页
   1. 出血期第110-112页
   2. 非出血期第112-113页
结语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9页
附录第129-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详细摘要第139-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为成本会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绿色GDP理念的环境价值核算与评价研究--以工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