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11-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压力增大 | 第11-12页 |
(二) 初中英语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 第12-13页 |
(三) 深圳市教育状况 | 第13页 |
二、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6页 |
(一) 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三) 本文中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第二部分 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综述 | 第16-26页 |
一、国外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状况 | 第16-22页 |
(一) 职业倦怠的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二) 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 | 第17-19页 |
(三) 教师职业倦怠的类型 | 第19-20页 |
(四) 教师职业倦怠的过程 | 第20页 |
(五) 教师职业倦怠的后果与影响 | 第20-22页 |
(六) 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的关系 | 第22页 |
二、国内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状况 | 第22-24页 |
(一) 对概念的研究 | 第22-23页 |
(二) 教师职业倦怠的实验研究 | 第23-24页 |
三、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综述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24-26页 |
(一) 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综述 | 第24页 |
(二) 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4-26页 |
第三部分 初中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 | 第26-34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一) 问卷调查 | 第26-27页 |
(二) 个别访谈 | 第27页 |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 第27-32页 |
(一) 深圳市初中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 | 第27-31页 |
(二) 深圳市初中英语教师压力感状况 | 第31页 |
(三) 深圳市初中英语教师的压力源比较 | 第31-32页 |
四、结论 | 第32-34页 |
第四部分 初中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 第34-41页 |
一、社会因素 | 第34-35页 |
(一) 社会对教师的期待过高 | 第34页 |
(二) 人才观念落后,应试教育流行 | 第34-35页 |
二、学校因素 | 第35-36页 |
(一) 管理机制僵化 | 第35页 |
(二) 评价体系不完善 | 第35-36页 |
(三) 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 | 第36页 |
三、职业和学科因素 | 第36-39页 |
(一) 工作时间太长,工作负担重 | 第36-37页 |
(二)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 | 第37-38页 |
(三) 管理学生困难 | 第38页 |
(四) 角色冲突 | 第38-39页 |
(五) 英语学科因素 | 第39页 |
四、教师个人因素 | 第39-41页 |
第五部分 对策 | 第41-49页 |
一、社会方面 | 第41-42页 |
(一)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 第41页 |
(二) 转变人才观念 | 第41-42页 |
二、学校方面 | 第42-43页 |
(一)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 第42页 |
(二) 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 第42-43页 |
(三) 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 | 第43页 |
三、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第43-45页 |
(一) 教师培训要有针对性 | 第43-44页 |
(二) 加强对师范院校学生、新任教师和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 第44-45页 |
(三) 建立正确的职业期望 | 第45页 |
(四) 正确处理各种角色的冲突 | 第45页 |
四、教师个人方面 | 第45-49页 |
(一) 认识自我 | 第46页 |
(二) 寻求积极的应付方式 | 第46-48页 |
(三)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 第48-49页 |
第六部分 本研究的局限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49-50页 |
一、本研究的局限 | 第49页 |
二、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调查表 | 第53-57页 |
谢辞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