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7页 |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斯德哥尔摩公约 | 第8-10页 |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历史回顾 | 第8页 |
| ·确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标准 | 第8-9页 |
| ·中国主要的 POPs 目标物质 | 第9页 |
| ·历史上重大的 POPs 污染事件 | 第9-10页 |
| ·我国的 POPs 现状 | 第10页 |
| ·中国环境监测能力 | 第10-13页 |
| ·POPs 的环境管理现状 | 第10-11页 |
| ·POPs 的环境管理制度 | 第11-12页 |
| ·POPs 的控制标准及监测方法 | 第12-13页 |
| ·面临的问题 | 第13页 |
| ·发展方向与目标 | 第13页 |
| ·五氯酚、六氯苯与人类健康危害 | 第13-19页 |
| ·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质 | 第13-15页 |
| ·环境污染与环境负荷 | 第15-16页 |
| ·体内的分布和代谢 | 第16-17页 |
| ·毒理研究 | 第17-18页 |
| ·健康影响 | 第18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 ·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 第19-23页 |
|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 第19-20页 |
| ·样品的分析方法 | 第20-22页 |
| ·环境分析化学中的质量问题 | 第22-23页 |
| ·大沽排污河沉积物、河水中六氯苯分布特征研究 | 第23-24页 |
| ·动力学研究意义 | 第23页 |
| ·动力学模型简介 | 第23-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水体环境中五氯酚和六氯苯同时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7-44页 |
| ·实验部分 | 第27-38页 |
| ·标准溶液 | 第27-28页 |
| ·试剂 | 第28页 |
| ·固相萃取填料及其置备 | 第28页 |
| ·玻璃器皿及器具的清洗 | 第28-29页 |
| ·色谱和质谱条件的选择 | 第29页 |
| ·样品提取方法 | 第29-31页 |
| ·五氯酚的衍生化 | 第31页 |
| ·样品的纯化方法 | 第31-32页 |
| ·分析结果的定性与定量 | 第32-34页 |
| ·分析流程图 | 第34-36页 |
| ·沉积物、河水及悬浮物中常规理化参数的测定 | 第36-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 ·窗口的确认 | 第38-39页 |
| ·标准溶液的管理 | 第39页 |
| ·方法检出限 | 第39-40页 |
| ·准确度与精密度 | 第40页 |
| ·衍生化试验的分离效果 | 第40-42页 |
| ·弗罗里硅土的分离效果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三章 大沽排污河沉积物中五氯酚和六氯苯的污染特征 | 第44-60页 |
|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 ·采样点的分布 | 第45页 |
| ·样品的采集方法 | 第45-46页 |
| ·实验材料和分析方法 | 第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9页 |
| ·沉积物中 POPs 污染现状 | 第46-51页 |
| ·沉积物pH 对 TOC 及 POPs 浓度的影响解析 | 第51-52页 |
| ·沉积物 TOC 对 POPs 浓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沉积物 TOC 与沉积物粒度的关系 | 第53-55页 |
| ·沉积物的矿物组成特征 | 第55-58页 |
| ·本地区沉积物中 POPs 的来源分析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四章 大沽排污河河水中五氯酚和六氯苯的污染特征 | 第60-72页 |
| ·实验部分 | 第6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1-70页 |
| ·河水中 POPs 污染现状 | 第61-65页 |
| ·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 第65-68页 |
| ·风险预防 | 第68-70页 |
| ·本地区河水中 POPs 的来源分析 | 第70页 |
| ·小结 | 第70-72页 |
| 第五章 大沽排污河沉积物、河水中六氯苯分布特征研究 | 第72-77页 |
| ·沉积物中六氯苯释放的影响因素实验 | 第72-76页 |
| ·实验方法 | 第72-73页 |
| ·不同因素对六氯苯释放的影响 | 第73-76页 |
| ·小结 | 第76-77页 |
| 第六章 沉积物中六氯苯解吸释放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77-82页 |
| ·动力学方程介绍 | 第77页 |
| ·动力学释放实验 | 第77-78页 |
| ·动力学参数的拟合求解 | 第78-81页 |
| ·小结 | 第81-82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89-90页 |
| 发表的论文: | 第89页 |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9-90页 |
| 附录 | 第90-92页 |
| 1. 不同因素对六氯苯释放的影响 | 第90页 |
| 2. 六氯苯的动力学释放方程拟合计算过程 | 第90-92页 |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