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片生产工艺的改进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前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 ·糖尿病及其治疗药物 | 第9-13页 |
| ·糖尿病 | 第9-10页 |
| ·糖尿病药物 | 第10-13页 |
| ·胰岛素 | 第11页 |
| ·磺脲类降糖药 | 第11-12页 |
| ·双胍类降糖药 | 第12页 |
| ·α—葡糖苷酶抑制剂 | 第12-13页 |
| ·盐酸二甲双胍片 | 第13-17页 |
| ·盐酸二甲双胍的理化性质 | 第13页 |
| ·盐酸二甲双胍的药理学作用 | 第13-15页 |
| ·盐酸二甲双胍的毒理作用研究 | 第15-16页 |
| ·盐酸二甲双胍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16-17页 |
| ·二甲双胍片生产中的问题 | 第17页 |
| ·影响片剂的几个主要因素 | 第17-21页 |
| ·药物制剂与辅料的关系 | 第17-20页 |
| ·辅料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17-19页 |
| ·辅料的选择 | 第19-20页 |
| ·溶出度检查与固体制剂质量评价 | 第20-21页 |
| ·药物生物利用度与药物溶出度 | 第20页 |
| ·固体制剂体外质量评价——溶出度检测 | 第20-21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 第21-23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二甲双胍片的处方研究 | 第23-35页 |
| ·原工艺处方 | 第23-24页 |
| ·原工艺处方组成 | 第23页 |
| ·原工艺处方的片剂质量 | 第23-24页 |
| ·新处方设计 | 第24-28页 |
| ·辅料的选择 | 第24-25页 |
| ·处方相容性实验方法 | 第2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 ·HPMC 与盐酸二甲双胍的相容性 | 第25-26页 |
| ·L-HPC 与盐酸二甲双胍的相容性 | 第26-27页 |
| ·PVP 与盐酸二甲双胍的相容性 | 第27页 |
| ·二氧化硅与盐酸二甲双胍的相容性 | 第27-28页 |
| ·新处方筛选 | 第28-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 ·处方I | 第29-30页 |
| ·处方II | 第30-31页 |
| ·处方III | 第31-32页 |
| ·新处方优化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二甲双胍片的制备工艺 | 第35-42页 |
| ·原辅料预处理——粉碎过筛 | 第35-36页 |
| ·制颗粒——软材过筛制粒 | 第36-37页 |
| ·制软材 | 第36页 |
| ·制湿颗粒 | 第36-37页 |
| ·干燥 | 第37-39页 |
| ·整粒与混合 | 第39-40页 |
| ·压片 | 第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二甲双胍片的包衣研究 | 第42-48页 |
| ·原处方的包衣 | 第42-44页 |
| ·包衣材料 | 第42-43页 |
| ·二甲双胍片的糖衣包制过程 | 第43页 |
| ·片剂包糖衣的缺点 | 第43-44页 |
| ·二甲双胍片新处方的薄膜衣 | 第44-46页 |
| ·薄膜包衣材料 | 第44页 |
| ·包衣工艺 | 第44-46页 |
|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新处方稳定性试验及中试放大生产 | 第48-58页 |
| ·扩大小试批次,确认新处方重现性 | 第48-51页 |
| ·制备所须材料及设备 | 第48-49页 |
| ·试验方法 | 第49-50页 |
| ·工艺过程 | 第49页 |
| ·分析检验方法 | 第49-50页 |
| ·小试结果与分析 | 第50-51页 |
| ·中试放大生产 | 第51-53页 |
| ·制备所须材料及设备 | 第51页 |
| ·工艺过程 | 第51-52页 |
| ·中试成品质量分析 | 第52-53页 |
| ·处方稳定性试验 | 第53-55页 |
| ·成本核算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8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