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5页 |
| 一 本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6-7页 |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 三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四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五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信用风险与信用风险评级概述 | 第15-30页 |
| 第一节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 第15-18页 |
| 第二节 信用风险 | 第18-24页 |
| 第三节 信用评级 | 第24-30页 |
|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 | 第30-48页 |
| 第一节 信用风险管理理论 | 第30-32页 |
| 第二节 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 第32-38页 |
| 第三节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 第38-41页 |
| 第四节 巴塞尔协议与银行信用风险评级 | 第41-48页 |
|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第48-60页 |
|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 | 第48-49页 |
|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体系 | 第49-57页 |
|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 第57-60页 |
|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实证分析 | 第60-88页 |
|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模型设计 | 第60-66页 |
| 第二节 信用风险评级模型的数据与指标选择 | 第66-69页 |
| 一 数据说明 | 第66-68页 |
| 二 指标选取分析 | 第68-69页 |
|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模型构建 | 第69-81页 |
| 一 聚类分析模型 | 第69-75页 |
| 二 Logistic回归模型 | 第75-80页 |
| 三 多元判别模型 | 第80-81页 |
| 第四节 模型检验 | 第81-85页 |
| 一 聚类分析模型检验 | 第81-82页 |
| 二 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 | 第82-84页 |
| 三 多元判别模型检验 | 第84-85页 |
| 第五节 模型应用分析 | 第85-88页 |
| 第六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设计 | 第88-98页 |
| 第一节 信用风险评级体系设计 | 第88-93页 |
| 第二节 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设计 | 第93-98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98-101页 |
| 一 主要研究结论 | 第98-99页 |
| 二 研究的不足 | 第99页 |
| 三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99-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08页 |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