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引 言 | 第10-25页 |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 ·论文的研究重点 | 第22页 |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 ·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论文研究思路 | 第23页 |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基本假设 | 第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2章 技术集聚概述 | 第25-59页 |
| ·理论基础:集群理论与优势集聚理论 | 第25-32页 |
| ·集群理论 | 第25-27页 |
| ·优势集聚理论 | 第27-32页 |
| ·技术集聚的概念和组织结构 | 第32-39页 |
| ·技术集聚的概念 | 第32-36页 |
| ·技术集聚的组织结构和构成要素 | 第36-39页 |
| ·技术集聚的形成动因和形成条件 | 第39-44页 |
| ·技术集聚的形成动因 | 第39-41页 |
| ·技术集聚的形成条件 | 第41-44页 |
| ·技术集聚的效应和各效应的协同作用 | 第44-50页 |
| ·技术集聚效应 | 第44-48页 |
| ·技术集聚各效应的协同作用 | 第48-50页 |
| ·技术集聚条件下技术创新的过程 | 第50-56页 |
| ·技术创新过程模式的历史演变 | 第50-53页 |
| ·技术集聚条件下技术创新过程 | 第53-56页 |
| ·技术集聚条件下创新主体的合作模式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3章 开发区发展模式转型与技术集聚 | 第59-79页 |
| ·开发区范围界定和发展模式转型的涵义 | 第59-61页 |
| ·开发区的定义和范围界定 | 第59-61页 |
| ·开发区发展模式转型的涵义 | 第61页 |
| ·开发区当前的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 | 第61-63页 |
| ·开发区当前的发展模式 | 第61-62页 |
| ·当前发展模式导致的问题 | 第62-63页 |
| ·开发区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转型方向 | 第63-67页 |
| ·开发区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性 | 第63-66页 |
| ·开发区发展模式转型的方向:技术集聚 | 第66-67页 |
| ·把技术集聚作为开发区发展模式转型方向的原因 | 第67-76页 |
| ·技术集聚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 第67-72页 |
| ·技术创新对开发区经济增长的作用 | 第72-75页 |
| ·技术集聚对提升开发区竞争力的作用 | 第75-76页 |
| ·开发区技术集聚的实现过程 | 第76-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4章 开发区实现技术集聚的现实条件和存在问题——主要以青岛开发区为例 | 第79-109页 |
| ·青岛开发区概况及在开发区中的代表性 | 第79-82页 |
| ·青岛开发区概况 | 第79-80页 |
| ·在全国开发区中的代表性 | 第80-82页 |
| ·开发区实现技术集聚的现实条件 | 第82-96页 |
| ·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 | 第82-85页 |
| ·集中了一批跨国公司子公司 | 第85-89页 |
| ·具备技术创新的平台和技术市场化的创业服务中心 | 第89-91页 |
| ·集中了一批智力资源 | 第91-93页 |
| ·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化能力 | 第93-94页 |
| ·辅助层次和外部环境层次为技术创新提供较好支持 | 第94-96页 |
| ·开发区实现技术集聚的问题分析 | 第96-108页 |
| ·产业集群层次低,表现出脆弱性 | 第96-100页 |
| ·创新主体合作机制不完善 | 第100-101页 |
| ·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建设滞后 | 第101-103页 |
| ·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形成 | 第103-104页 |
| ·促进创新的制度和体制建设不完善 | 第104-107页 |
| ·促进创新的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 第107-10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 第5章 从制度、政策和机制上促进开发区技术集聚的实现 | 第109-127页 |
| ·建立完善的制度促进技术集聚的实现 | 第109-114页 |
| ·保护产权的制度 | 第110-112页 |
| ·合作协调制度 | 第112-113页 |
| ·完善的市场制度 | 第113-114页 |
| ·制定合理的政策促进技术集聚的实现 | 第114-122页 |
| ·鼓励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 | 第114-115页 |
| ·鼓励风险投资的政策 | 第115-117页 |
| ·加快创业服务中心发展的政策 | 第117-118页 |
| ·鼓励国际化的政策 | 第118-119页 |
| ·人才引进政策 | 第119页 |
| ·创新的扶持政策 | 第119-122页 |
| ·促进开发区技术集聚的内在机制建设 | 第122-125页 |
| ·吸引外资时的选择机制 | 第122-123页 |
| ·跨国公司与区内创新主体的合作机制 | 第123-124页 |
| ·向外资企业的技术学习机制 | 第124页 |
| ·区域创新文化的倡导机制 | 第124-125页 |
| ·精简、高效、协调的管理体制 | 第1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127-129页 |
| ·研究总结 | 第127页 |
| ·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127-1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9-134页 |
| 致谢 | 第134-135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