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内容提要 | 第1-4页 |
英文内容提要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4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在日本早期的传播与发展 | 第14-27页 |
一、社会主义思想在日本的传播 | 第14-19页 |
(一) 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 第14-15页 |
(二)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与工人运动 | 第15-17页 |
(三) 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运动 | 第17-19页 |
二、日本共产党的创立 | 第19-23页 |
(一)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 | 第20-22页 |
(二) 日本共产党的组建 | 第22-23页 |
三、早期日本社会主义思潮的特征与影响 | 第23-27页 |
(一) 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 第23-25页 |
(二) 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复兴与高速增长期的社会主义思潮 | 第27-48页 |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外交概况 | 第28-32页 |
(一) 战后的“民主改革”与“五五年体制” | 第28-30页 |
(二) 战后的经济与外交 | 第30-31页 |
(三)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给日本带来的变化 | 第31-32页 |
二、日本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与影响 | 第32-46页 |
(一) 日本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 | 第32-41页 |
(二) 日本社会党的理论与实践 | 第41-46页 |
三、这一时期日本社会主义思潮的特征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向“政治大国”发展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潮 | 第48-82页 |
一、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 | 第48-57页 |
(一) 日本经济的腾飞 | 第48-50页 |
(二) 日本政治的稳定 | 第50-53页 |
(三) 日本外交上的新突破 | 第53-57页 |
二、日本共产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及其影响 | 第57-66页 |
(一) 日本共产党反对美国侵略越南 | 第57-60页 |
(二) 日本共产党首次提出“民主联合政权”的主张 | 第60-63页 |
(三) 日本共产党十三次临时代表大会对党纲的修改 | 第63-66页 |
三、日本社会党理论与目标 | 第66-82页 |
(一) 日本社会党的基本任务 | 第67-71页 |
(二) 社会主义的原则和基本目标 | 第71-74页 |
(三) 社会党的任务 | 第74-82页 |
第四章 苏东剧变后日本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衰 | 第82-103页 |
一、苏东剧变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 第82-94页 |
(一) 调整外交政策,谋求最大国家利益,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 第82-84页 |
(二) 大国外交战略的目标 | 第84-86页 |
(三) “55 年体制”崩溃到多党联合 | 第86-94页 |
二、日本共产党理论的新变化 | 第94-99页 |
(一) 建立主权在民、反对军国主义战争的日本共产党 | 第94-95页 |
(二) 坚持独立自主、争取“民族解放”的日本共产党 | 第95页 |
(三) 实现日本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民主,建立民主联合政权 | 第95-96页 |
(四) 新时期的日本共产党 | 第96-99页 |
三、日本社会党的更名及变化 | 第99-103页 |
第五章 当前日本社会主义思潮面临的挑战 | 第103-126页 |
一、当代日本共产党的性质及理论探索 | 第103-120页 |
(一) 在共产国际指导下的日本共产党及理论纲领 | 第104-107页 |
(二) 战后重建的日本共产党及挫折 | 第107-108页 |
(三) 恢复统一后的《日本共产党纲领》 | 第108-110页 |
(四) “日本式社会主义”的探索 | 第110-112页 |
(五) 更改“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 | 第112-113页 |
(六) 提出“社会主义成长期理论”和重新认识资本主义 | 第113-116页 |
(七) 对“苏联模式”的评价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 第116-120页 |
二、日本社会党的沿革及理论探索 | 第120-126页 |
(一)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日本社会党 | 第120-121页 |
(二) 带有“马克思主义色彩”、“克服共产主义”的日本社会党 | 第121-124页 |
(三) 冷战后的纲领政策及改变党的名称 | 第124-126页 |
结语 | 第126-13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31-135页 |
后记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