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 第11页 |
·国内外标准及参考的修正方法 | 第11-19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本章小节 | 第20-21页 |
2 试验装置及方法 | 第21-30页 |
·试品 | 第21页 |
·试验装置和试验电源 | 第21-22页 |
·试验装置 | 第21-22页 |
·试验电源 | 第22页 |
·试验原理接线图 | 第22-23页 |
·海拔高度和大气参数的模拟 | 第23-26页 |
·大气基本参数 | 第23-24页 |
·大气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24-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8页 |
·试验误差分析 | 第28页 |
·本章小节 | 第28-30页 |
3 低气压下棒-板空气间隙雷电冲击放电特性 | 第30-40页 |
·气压P 对棒-板空气间隙雷电冲击U_50的影响 | 第30-34页 |
·棒-板空气间隙雷电冲击U_50与间隙距离d 的关系 | 第34-36页 |
·棒-板间隙雷电冲击U_50的极性效应 | 第36-37页 |
·温度和湿度对雷电冲击U_50的影响 | 第37页 |
·棒-板长间隙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U_50的校正 | 第37-38页 |
·本章小节 | 第38-40页 |
4 低气压下棒-板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 第40-57页 |
·气压P 对棒-板间隙操作冲击U_50的影响 | 第40-45页 |
·棒-板间隙操作冲击U_50与间隙距离d 的关系 | 第45-47页 |
·棒-板间隙操作冲击U_50的极性效应 | 第47-50页 |
·棒-板间隙操作冲击U_50放电时间分析 | 第50-55页 |
·棒-板长间隙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U_50的校正 | 第55-56页 |
·本章小节 | 第56-57页 |
5 结论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