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前言 | 第7-14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目的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3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8-9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3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区概况 | 第14-16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页 |
·环城游憩带理论 | 第14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14页 |
·“核心—边缘”理论 | 第14页 |
·“点一轴”理论 | 第14页 |
·圈层结构理论 | 第14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4-16页 |
3 济宁市环城游憩带范围界定与发展分析 | 第16-22页 |
·济宁市环城游憩带发展条件分析 | 第16-19页 |
·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条件 | 第16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16-18页 |
·客源市场条件 | 第18页 |
·交通条件 | 第18-19页 |
·济宁市居民城郊休闲游憩状况分析 | 第19-21页 |
·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19页 |
·出游特征分析 | 第19-20页 |
·主要结论 | 第20-21页 |
·济宁市环城游憩带存在问题 | 第21-22页 |
·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产品欠缺培育 | 第21页 |
·旅游产品缺少特色和吸引力 | 第21页 |
·旅游景点规模较小,没有形成增长极 | 第21页 |
·休闲游憩交通系统缺乏,影响客源市场开发 | 第21-22页 |
4 济宁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构建 | 第22-31页 |
·济宁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地要素分析 | 第22-29页 |
·旅游地类型划分 | 第22-25页 |
·旅游地类型的空间统计特征 | 第25-27页 |
·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 第27-29页 |
·济宁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构建 | 第29-31页 |
·空间结构构建思路 | 第29页 |
·空间结构构建 | 第29-31页 |
5 济宁市环城游憩带发展对策和规划建议 | 第31-35页 |
·济宁市环城游憩带发展对策 | 第31-32页 |
·树立旅游新形象,更新服务新理念 | 第31页 |
·以文化带旅游,提升旅游档次,形成休闲旅游增长极 | 第31页 |
·招大引强,功能延伸,建立组群型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体系 | 第31-32页 |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济宁生态优势 | 第32页 |
·济宁环城游憩带规划案例建议 | 第32-35页 |
·济宁都市 RBD(运河之都历史街区) | 第32-33页 |
·北湖度假区 | 第33页 |
·九仙山景区 | 第33-35页 |
6 结论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