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13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3-35页 |
·概述 | 第13页 |
·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材料 | 第13-29页 |
·生物降解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13-22页 |
·生物降解性研究 | 第22-26页 |
·生物降解材料的应用 | 第26-29页 |
·生物降解材料的发展展望 | 第29页 |
·脂肪族聚酯降解材料 | 第29-31页 |
·脂肪族聚酯的改性 | 第31-34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35-44页 |
·实验药品 | 第35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5-37页 |
·实验步骤 | 第37-44页 |
·药品的提纯 | 第37页 |
·L-丙交酯的制备 | 第37-38页 |
·聚L-丙交酯的合成 | 第38-39页 |
·聚L-丙交酯分子量的测定 | 第39页 |
·端羟基聚L-丙交酯的合成 | 第39页 |
·不同二元酸与丁二醇酯的合成 | 第39-40页 |
·不同二元酸与丁二醇酯分子量的测定 | 第40页 |
·端羟基聚酯的改性 | 第40-42页 |
·分析测试 | 第42-44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4-79页 |
·L-丙交酯的制备影响因素 | 第44-47页 |
·催化剂用量对L-乳酸脱水的影响 | 第44-45页 |
·重结晶对L-丙交酯纯度的影响 | 第45页 |
·L-丙交酯核磁共振分析 | 第45-46页 |
·L-丙交酯红外谱图分析 | 第46-47页 |
·影响聚L-丙交酯聚合的因素 | 第47-48页 |
·催化剂用量对聚L-丙交酯分子量的影响 | 第47页 |
·反应温度对聚L-丙交酯分子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影响端羟基聚L-丙交酯分子量的因素 | 第48-49页 |
·反应温度对端羟基聚L-丙交酯分子量的影响 | 第48页 |
·真空度对端羟基聚L-丙交酯的影响 | 第48-49页 |
·二元酸二元醇酯的制备及表征 | 第49-60页 |
·酸醇比例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 第50-53页 |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红外光谱分析 | 第53页 |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差热扫描分析 | 第53-54页 |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XRD分析 | 第54-55页 |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TG分析 | 第55-56页 |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DTA分析 | 第56-57页 |
·聚酯降解速率变化规律 | 第57-60页 |
·聚酯直接共聚改性 | 第60-68页 |
·聚L-丙交酯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直接共聚 | 第60-62页 |
·聚L-丙交酯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红外光谱分析 | 第62-63页 |
·聚L-丙交酯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的差热扫描分析 | 第63-64页 |
·聚L-丙交酯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的TG分析 | 第64-65页 |
·聚L-丙交酯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的DTA分析 | 第65-66页 |
·聚L-丙交酯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的XRD分析 | 第66页 |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L-丙交酯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的降解规律比较 | 第66-68页 |
·聚酯的扩链反应改性 | 第68-79页 |
·端羟基聚L-丙交酯与端羟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扩链反应 | 第68-69页 |
·端羟基聚己内酯、端羟基聚L-丙交酯与端羟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扩链反应 | 第69-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