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言 | 第1-11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8-9页 |
1.3 和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包括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0页 |
1.5 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2章 江泽民对外开放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11-16页 |
2.1 江泽民对外开放思想形成的国际环境 | 第11-13页 |
2.1.1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政治出现多极化趋势 | 第11-12页 |
2.1.2 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向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 第12-13页 |
2.1.3 新科技革命加速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第一生产力 | 第13页 |
2.2 江泽民对外开放思想形成的国内环境 | 第13-16页 |
2.2.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 第13-14页 |
2.2.2 努力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 | 第14-16页 |
第3章 江泽民对外开放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 | 第16-22页 |
3.1 马、恩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江泽民对外开放思想理论的渊源 | 第16-17页 |
3.2 1949年到1978年,新中国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为江泽民对外开放思想奠定基础 | 第17-19页 |
3.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江泽民对外开放思想的直接来源 | 第19-22页 |
第4章 江泽民对外开放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22-40页 |
4.1 把握时代特征,立足自力更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第22-24页 |
4.1.1 把握时代特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 第22-23页 |
4.1.2 立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第23-24页 |
4.2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 | 第24-27页 |
4.2.1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提出 | 第24-25页 |
4.2.2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本政策选择 | 第25-27页 |
4.3 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和世界经济大循环 | 第27-30页 |
4.3.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三项原则的提出 | 第28页 |
4.3.2 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要求深化改革、完善管理 | 第28-30页 |
4.4 继续办好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和其他开放地区 | 第30-34页 |
4.4.1 特区还要“特” | 第30-32页 |
4.4.2 特区如何“特” | 第32-34页 |
4.5 扩大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 第34-37页 |
4.5.1 西部对外开放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34-35页 |
4.5.2 扩大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 第35-37页 |
4.6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 第37-40页 |
4.6.1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原则 | 第37-38页 |
4.6.2 在对外开放中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 第38-40页 |
第5章 江泽民对外开放思想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 第40-48页 |
5.1 江泽民对外开放思想的特点 | 第40-43页 |
5.1.1 开放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 第40-41页 |
5.1.2 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 第41页 |
5.1.3 继承和创新相统一 | 第41-42页 |
5.1.4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 第42-43页 |
5.2 江泽民对外开放思想的历史地位 | 第43-48页 |
5.2.1 江泽民对外开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邓小平开放理论 | 第43-44页 |
5.2.2 江泽民对外开放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 第44-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