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套管预热器在拜耳法溶出工序的应用
| 声明 | 第1-4页 |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9-19页 |
| ·技术改造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开发利用国外优质铝土矿资源 | 第9-10页 |
| ·创建规模效益 | 第10页 |
| ·建立海外氧化铝工业培训基地 | 第10页 |
| ·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 第10-11页 |
| ·生产发展的需要 | 第11页 |
| ·第二氧化铝厂生产现状 | 第11-18页 |
| ·溶出工序 | 第11-13页 |
| ·精制工序 | 第13-15页 |
| ·分解工序 | 第15-17页 |
| ·蒸发工序 | 第17-18页 |
| ·改造内容 | 第18页 |
|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氧化铝生产物料平衡计算 | 第19-31页 |
| ·原始数据 | 第19页 |
| ·损失计算 | 第19-22页 |
| ·循环母液量及组分的计算 | 第22页 |
| ·溶出浆液的精制 | 第22-25页 |
| ·精液的晶种分解 | 第25-28页 |
| ·氢氧化铝浆液的分离洗涤 | 第28-29页 |
| ·蒸发平衡计算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溶出技术的改进及影响因素 | 第31-36页 |
| ·溶出技术的发展 | 第31-32页 |
| ·单罐压煮器间接加热溶出 | 第31页 |
| ·多罐串联连续溶出压煮器组 | 第31页 |
| ·管道化溶出器 | 第31-32页 |
| ·管道化溶出技术的优越性 | 第32-34页 |
| ·热耗低 | 第32页 |
| ·投资少 | 第32-33页 |
| ·操作维护简单 | 第33-34页 |
| ·国内外管道化预热溶出装置 | 第34-35页 |
| ·国外管道化预热溶出装置 | 第34-35页 |
| ·国内管道化预热溶出装置发展状况 | 第35页 |
| ·影响管道化溶出效果的因素及技术改造 | 第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三套管预热器的选择应用 | 第36-58页 |
| ·三套管预热器的热平衡计算 | 第36-41页 |
| ·初始条件 | 第36页 |
| ·新蒸汽量 | 第36-37页 |
| ·预热提温用蒸汽量 | 第36页 |
| ·三水铝石溶解耗用蒸汽量 | 第36-37页 |
| ·自蒸发器乏汽量的计算 | 第37-40页 |
| ·自蒸发水量 | 第37-38页 |
| ·新蒸汽冷凝水乏汽量 | 第38-39页 |
| ·乏汽冷凝水二次乏汽量 | 第39-40页 |
| ·乏汽预热段物料温度的计算 | 第40-41页 |
| ·各级预热段乏汽量 | 第40页 |
| ·各级预热温度 | 第40页 |
| ·各级预热段出料温度 | 第40-41页 |
| ·系统热量平衡表 | 第41页 |
| ·三套管预热器设备选型 | 第41-51页 |
| ·历史现状 | 第41页 |
| ·矿浆槽现状 | 第41-42页 |
| ·管道泵现状 | 第42页 |
| ·管道化预热器的现状 | 第42-43页 |
| ·料管磨损情况 | 第42页 |
| ·乏汽的利用情况 | 第42页 |
| ·保温罐的现状 | 第42-43页 |
| ·技术改造内容 | 第43-49页 |
| ·矿浆槽 | 第43-44页 |
| ·进料泵 | 第44-45页 |
| ·管道化预热器 | 第45-47页 |
| ·保温罐 | 第47-48页 |
| ·自蒸发器 | 第48-49页 |
| ·酸洗系统 | 第49-50页 |
| ·设备配置表 | 第50-51页 |
| ·三套管预热器的自动化控制 | 第51-54页 |
| ·检测控制方案 | 第51页 |
| ·主要仪表选择 | 第51-52页 |
| ·主要控制调节回路 | 第52页 |
| ·冷凝水液位显示控制 | 第52页 |
| ·新蒸汽预热温度控制 | 第52页 |
| ·冷凝水监督检测和自动改向 | 第52页 |
| ·自动化控制系统表 | 第52-54页 |
| ·三套管预热器的实际应用 | 第54-57页 |
| ·矿浆制备 | 第54-55页 |
| ·混合矿石成分 | 第54-55页 |
| ·矿浆磨制和调配 | 第55页 |
| ·三套管预热器单位时间物料流量表 | 第55-56页 |
| ·实际运行效果 | 第56-57页 |
| ·实际运行效果比较 | 第56页 |
| ·经济效益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58页 |
| ·建议 | 第58-60页 |
| 附图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致谢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