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论文--植物化学保护理论论文

咪草烟在大豆田土壤及植株中残留动态及在土壤中吸附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8页
 1.1 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2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开发第11-12页
 1.3 咪草烟的基本情况第12-14页
  1.3.1 咪草烟的理化特性第13-14页
 1.4 咪草烟的毒理学研究进展第14页
  1.4.1 毒性第14页
   1.4.1.1 急性毒性第14页
   1.4.1.2 慢性毒性第14页
  1.4.2 生态效应第14页
 1.5 咪草烟在环境中的归宿第14-15页
  1.5.1 咪草烟在土壤中的降解与代谢第14-15页
  1.5.2 咪草烟在植株中的降解与代谢第15页
 1.6 咪草烟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第15-16页
 1.7 咪草烟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第16-18页
第二章 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大豆植株上咪草烟残留动态的研究第18-3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8-20页
  2.1.1 小区试验概况第18-19页
  2.1.2 残留试验田间设计第19-20页
   2.1.2.1 消解动态试验第19页
   2.1.2.2 最终残留试验第19-20页
 2.2 测定条件与方法第20-24页
  2.2.1 试剂第20页
  2.2.2 仪器设备第20页
  2.2.3 样品的制备第20页
  2.2.4 液相色谱检测条件的选择第20-21页
   2.2.4.1 紫外检测波长的选择第20页
   2.2.4.2 流动相的选择第20-21页
  2.2.5 检测条件第21页
  2.2.6 样品的前处理第21-22页
   2.2.6.1 提取方法第21-22页
  2.2.7 分析测定第22-24页
   2.2.7.1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22-24页
   2.2.7.2 最小检出量第24页
   2.2.7.3 检测极限测定第24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4-34页
  2.3.1 添加回收率测定第24-25页
   2.3.1.1 回收率计算公式第24页
   2.3.1.2 添加回收率结果第24-25页
  2.3.2 咪草烟的液相色谱图第25-30页
  2.3.3 咪草烟在土壤和大豆植株上的残留动态第30-33页
   2.3.3.1 残留试验结果第30-33页
  2.3.4 收获时咪草烟在土壤、大豆植株和籽粒中的最终残留量第33-34页
 2.4 讨论第34-36页
第三章 咪草烟在土壤中吸附特性的研究第36-42页
 3.1 材料第36-37页
  3.1.1 试剂和仪器第36-37页
   3.1.1.1 试剂第36页
   3.1.1.2 仪器第36页
   3.1.1.3 供试土壤第36-37页
  3.1.2 实验方法第37页
   3.1.2.1 不同土壤对咪草烟吸附性试验第37页
   3.1.2.2 不同pH值土壤对咪草烟吸附性试验第37页
 3.2 理论基础第37页
 3.3 测定条件第37-38页
  3.3.1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37-38页
  3.3.2 方法的灵敏度第38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38-40页
  3.4.1 不同土壤对咪草烟的吸附性能第38页
  3.4.2 不同pH值土壤对咪草烟吸附性能第38-40页
 3.5 讨论第40-42页
第四章 结论第42-43页
 4.1 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第42页
 4.2 有机酸的残留分析方法第42页
  4.2.1 色谱仪器条件第42页
 4.3 咪草烟在土壤及大豆植株中的降解动态第42页
 4.4 最终残留量第42页
 4.5 土壤对咪草烟的吸附特性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磁共振扩散成像结合MRI动态增强对原发性肝癌血供的评价
下一篇:韩国语中鼠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