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肝肿瘤论文

Ⅰ.富硒麦芽预防大鼠肝癌及其伴癌综合征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研究 Ⅱ.水牛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糖水平调节机制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9页
ABSTRACT第19-27页
符号及缩略语的说明第27-30页
第一部分 富硒麦芽预防大鼠肝癌及其伴癌综合征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研究第30-175页
 文献综述第30-63页
  第一章 肝癌的流行现状及硒的抗癌作用研究第31-44页
   1 肝癌的流行现状及流行因素第31-32页
   ·人类肝癌的流行现状第31页
   ·动物肝癌的流行现状第31页
   ·人类肝癌的流行因素第31-32页
   2 硒的抗癌作用第32-38页
   ·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第33-35页
   ·实验室研究第35页
   ·体外实验第35-36页
   ·人群试验研究第36-38页
   参考文献第38-44页
  第二章 硒抗癌作用的机理及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关系研究第44-56页
   1 硒的主要抗癌机理第44-49页
   ·抗氧化作用第44-45页
   ·硒参与免疫反应第45-46页
   ·硒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第46页
   ·抗增殖作用第46-48页
   ·硒影响致癌物的代谢第48页
   ·硒抑制癌细胞的能量代谢第48页
   ·硒抑制血管内皮生成因子表达第48-49页
   2 硒的抗癌作用及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关系第49-51页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与肿瘤第49-51页
   ·硒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第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第三章 硒的需求及富硒食品的现状第56-63页
   1 硒的需求第56-57页
   ·硒的需求量第56页
   ·硒在地质环境及食品中的分布第56-57页
   ·硒的缺乏与补充第57页
   2 富硒食品的现状第57-59页
   ·微生物合成转化法第58页
   ·植物合成转化法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试验研究第63-175页
  第四章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富硒麦芽中硒含量第63-69页
   前言第63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3-65页
   ·仪器与试剂第63页
   ·方法第63-65页
     ·样品制备第63-64页
     ·样品处理第64页
     ·硒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的相关条件优化第64页
     ·标准曲线绘制、检出限与精密度第64页
     ·样品回收率测定第64-65页
   2 结果第65-67页
   ·硒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的相关条件第65-66页
     ·仪器最适工作条件筛选结果第65页
     ·酸度和硼氢化钠浓度筛选结果第65页
     ·试样消解方法的选择第65页
     ·硒(Ⅵ)的还原第65-66页
     ·共存离子干扰的消除第66页
   ·工作曲线、检出限与精密度测定结果第66页
   ·样品回收率测定结果第66页
   ·样品硒含量测定结果第66-67页
   3 讨论第67-68页
   4 结论第68页
   参考文献第68-69页
  第五章 不同剂量的富硒麦芽对二乙基亚硝胺致大鼠肝癌发生的影响第69-87页
   前言第6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9-71页
   ·主要仪器、试剂、材料第69页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第69-70页
   ·样本采集及处理第70页
   ·测定指标第70页
     ·肿瘤行为学变化第70页
     ·病理形态学变化第70页
     ·肝癌标志物与肝功能变化第70页
     ·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活性测定第70页
   ·数据处理第70-71页
   2 结果第71-83页
   ·肿瘤行为学变化第71-74页
     ·体重动态变化第71-72页
     ·肝癌结节数和死亡率第72页
     ·肝重动态变化第72-73页
     ·肝/体比动态变化第73-74页
   ·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第74-76页
     ·肉眼变化第74-75页
     ·病理组织学变化第75-76页
   ·肝癌标志物动态变化第76-78页
     ·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动态变化第76-77页
     ·血清甲胎球蛋白含量动态变化第77-78页
   ·肝功能指标动态变化第78-82页
     ·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动态变化第78-79页
     ·血浆碱性磷酸酶含量动态变化第79-80页
     ·血浆总胆红素动态变化第80-81页
     ·血浆白蛋白动态变化第81-82页
   ·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动态变化第82-83页
   3 讨论第83-85页
   ·关于肝癌模型第83页
   ·关于富硒麦芽对肝癌的预防作用第83-84页
   ·富硒麦芽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第84-85页
   4 小结第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第六章 不同剂量的富硒麦芽对二乙基亚硝胺致肝癌大鼠细胞因子、PKCα、细胞周期和血管生成的影响第87-107页
   前言第87-88页
   1 材料和方法第88-90页
   ·主要仪器、试剂、材料第88页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第88页
   ·样本采集及处理第88-89页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89-90页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测定第89页
     ·血清白细胞介素-2含量测定第89页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含量测定第89页
     ·血浆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检测第89页
     ·蛋白激酶Cα表达免疫组化染色第89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第89页
     ·细胞周期测定第89-90页
   ·数据处理第90页
   2 结果第90-97页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动态变化第90-91页
   ·血清白细胞介素-2含量动态变化第91-92页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含量动态变化第92-93页
   ·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动态变化第93-94页
   ·血浆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第94页
   ·肝组织蛋白激酶Cα阳性表达细胞数第94-95页
   ·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第95-96页
   ·肝细胞周期动力学变化第96-97页
   3 讨论第97-102页
   ·富硒麦芽与细胞因子第97-98页
   ·富硒麦芽与蛋白激酶C第98-99页
   ·富硒麦芽与肿瘤血管生成第99-101页
     ·富硒麦芽对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第99-100页
     ·富硒麦芽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第100-101页
     ·富硒麦芽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水平的影响第101页
   ·富硒麦芽与细胞增殖周期第101-102页
   4 小结第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7页
  第七章 不同剂量的富硒麦芽对二乙基亚硝胺致肝癌大鼠伴癌综合征及血糖水平调节相关激素的影响第107-125页
   前言第10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07-108页
   ·主要仪器、试剂、材料第107页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第107页
   ·样本采集及处理第107页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107-108页
     ·血浆葡萄糖含量测定第107页
     ·血清钙含量测定第107-108页
     ·血糖相关调节激素测定第108页
     ·血糖、血钙与各相关调节激素、肝癌标志物、肝功能检测和免疫细胞因子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第108页
   ·数据处理第108页
   2 结果第108-119页
   ·血浆葡萄糖水平动态变化第108-109页
   ·血清钙含量动态变化第109-110页
   ·血清胰岛素水平动态变化第110-111页
   ·血清胰高血糖素动态变化第111-112页
   ·血清T_3动态变化第112-113页
   ·血清T_4动态变化第113页
   ·胰岛素/葡萄糖值动态变化第113-114页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值动态变化第114-115页
   ·胰高血糖/葡萄糖值动态变化第115-116页
   ·T_3/T_4值动态变化第116-117页
   ·各周血浆葡萄糖含量与各因素间的相关性第117页
   ·各周血清钙含量与各因素间的相关性第117-118页
   ·各周血糖与血钙含量间的相关性第118页
   ·血糖与各相关调节激素间相关性分析第118-119页
   3 讨论第119-122页
   ·关于富硒麦芽对肝癌大鼠伴癌综合征的预防作用第119页
   ·肝癌伴发低血糖症的机制第119-120页
   ·关于富硒麦芽对血糖调节相关激素的影响第120-121页
   ·关于肝癌大鼠伴癌性低血糖症与相关调节激素变化的关系第121-122页
   4 小结第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5页
  第八章 不同形式硒对二乙基亚硝胺致大鼠肝癌发生的影响第125-144页
   前言第12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25-127页
   ·主要仪器、试剂、材料第125页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第125-126页
   ·样本采集及处理第126页
   ·测定指标第126-127页
     ·肿瘤行为学变化第126页
     ·病理形态学变化第126页
     ·肝癌标志物与肝功能变化第126-127页
     ·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活性测定第127页
   ·数据处理第127页
   2 结果第127-139页
   ·肿瘤行为学变化第127-130页
     ·体重动态变化第127-128页
     ·肝癌结节数和死亡率第128页
     ·肝重动态变化第128-129页
     ·肝/体比动态变化第129-130页
   ·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第130-132页
     ·大体变化第131页
     ·病理组织学变化第131-132页
   ·肝癌标志物动态变化第132-134页
     ·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动态变化第132-133页
     ·血清甲胎球蛋白含量动态变化第133-134页
   ·肝功能指标动态变化第134-138页
     ·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动态变化第134-135页
     ·血浆碱性磷酸酶含量动态变化第135-136页
     ·血浆总胆红素动态变化第136-137页
     ·血浆白蛋白动态变化第137-138页
   ·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动态变化第138-139页
   3 讨论第139-141页
   ·关于不同形式硒对肝癌发生的影响第139-140页
   ·关于不同形式硒对肝癌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第140-141页
   ·关于麦芽及富硒处理对其抗癌作用的影响第141页
   4 小结第141-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44页
  第九章 不同形式硒对二乙基亚硝胺致肝癌大鼠细胞因子、PKCα、细胞周期和血管生成的影响第144-161页
   前言第144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44-146页
   ·主要仪器、试剂、材料第144-145页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第145页
   ·样本采集及处理第145页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145-146页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测定第145页
     ·血清白细胞介素-2含量测定第145页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含量测定第145页
     ·血浆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检测第145页
     ·蛋白激酶Cα表达免疫组化染色第145-146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第146页
     ·细胞周期测定第146页
   ·数据处理第146页
   2 结果第146-154页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动态变化第146-147页
   ·血清白细胞介素-2含量动态变化第147-149页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含量动态变化第149-150页
   ·血浆一氧化氮动态变化第150-151页
   ·血浆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第151-152页
   ·肝组织蛋白激酶Cα表达阳性细胞数第152页
   ·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第152-153页
   ·肝细胞周期动力学变化第153-154页
   3 讨论第154-157页
   ·不同形式硒与肝癌大鼠细胞因子第154-155页
   ·不同形式硒与肝癌大鼠肝肿瘤组织蛋白激酶C第155页
   ·不同形式硒与肝癌大鼠肝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第155-156页
   ·不同形式硒与肝癌大鼠细胞周期第156-157页
   4 小结第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1页
  第十章 不同形式硒对二乙基亚硝胺致大鼠肝癌伴癌综合征及血糖调节相关激素的影响第161-175页
   前言第161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61-162页
   ·主要仪器、试剂、材料第161页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第161页
   ·样本采集及处理第161页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161-162页
     ·血浆葡萄糖含量测定第161-162页
     ·血清钙含量测定第162页
     ·血糖相关调节激素测定第162页
   ·数据处理第162页
   2 结果第162-172页
   ·血浆葡萄糖含量动态变化第162-163页
   ·血清钙含量动态变化第163-164页
   ·血清胰岛素含量动态变化第164-165页
   ·血清胰高血糖素含量动态变化第165-166页
   ·血清T_3含量动态变化第166-167页
   ·血清T_4含量动态变化第167-168页
   ·胰岛素/葡萄糖值动态变化第168-169页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值动态变化第169-170页
   ·胰高血糖/葡萄糖值动态变化第170-171页
   ·T_3/T_4值动态变化第171-172页
   3 讨论第172-173页
   ·不同形式硒对大鼠肝癌伴癌综合征的影响第172页
   ·不同形式硒对肝癌大鼠血糖调节相关激素的影响第172-173页
   4 小结第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75页
第二部分 兽医临床上合理输注葡萄糖的生理基础研究第175-183页
 第十一章 水牛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糖水平的调节机制研究第175-183页
  前言第17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75-176页
   ·动物分组、处理及样本采集第175页
   ·测定方法第175-176页
     ·血浆葡萄糖含量测定第175页
     ·血浆胰岛素水平测定第175页
     ·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测定第175-176页
     ·血浆胰岛素/血浆葡萄糖值(IGR_1)第176页
     ·血浆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值(IGR_2)第176页
   ·数据处理第176页
  2 结果第176-180页
   ·血浆葡萄糖浓度动态变化第176-177页
   ·血浆胰岛素浓度动态变化第177页
   ·血浆胰高血糖素浓度动态变化第177页
   ·血浆胰岛素/血糖值、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值动态变化第177-179页
   ·血浆葡萄糖、血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间的相关性分析第179-180页
  3 讨论第180-181页
   ·关于静脉注射葡萄糖与血糖浓度间的关系第180页
   ·关于静脉注射葡萄糖与胰岛素间的关系第180页
   ·关于静脉注射葡萄糖与胰高血糖素的关系第180-181页
  4 小结第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183页
全文结论第183-184页
本文创新点第184-185页
致谢第185-18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86-188页

论文共1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图像测量技术CDT荫罩板检测系统研究
下一篇:混沌密钥在数字水印技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