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核果类论文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紫叶李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特性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2页
缩略语第12-14页
引言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1页
 1.彩叶植物定义及分类第15页
 2.彩叶植物呈色机理研究第15-17页
  2.1 色素变化决定叶片呈色第15-16页
  2.2 春、秋色叶植物呈色机理第16页
  2.3 常色叶植物呈色机理第16-17页
   2.3.1 叶色表现的基因控制第16-17页
   2.3.2 嵌合体变异与叶片呈色第17页
 2.4 环境因素对叶片呈色的影响第17-19页
  2.4.1 光照的影响第18页
  2.4.2 温度的影响第18-19页
  2.4.3 水分条件的影响第19页
  2.4.4 土壤条件的影响第19页
 3.彩叶植物的光合特性第19-21页
  3.1 彩叶植物叶绿体光合特性第19-20页
  3.2 彩叶植物需光特性和光合能力第20-21页
  3.3 高CO_2对彩叶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21页
 4.彩叶植物叶片中相关物质及酶活性的变化第21页
参考文献第21-29页
第二章 研究报告第29-71页
 一、不同季节红叶桃、紫叶李的光合日变化研究第29-43页
  1.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2.结果与分析第30-38页
   2.1 三个季节环境因子日变化第30-31页
   2.2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光合作用日变化比较第31-36页
    2.2.1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比较第31-33页
    2.2.2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蒸腾速率日变化比较第33页
    2.2.3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比较第33-34页
    2.2.4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气孔导度日变化比较第34-35页
    2.2.5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细胞间隙CO_2浓度日变化比较第35-36页
   2.3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净光合速率与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36-37页
   2.4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光合作用日积分值比较第37-38页
    2.4.1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净光合速率日积分值比较第37页
    2.4.2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蒸腾速率日积分值比较第37-38页
  3.讨论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1页
  英文摘要第41-43页
 二、不同季节红叶桃、紫叶李的光合特性研究第43-55页
  1.材料与方法第43-44页
  2.结果与分析第44-49页
   2.1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的基本光合指标比较第44-46页
    2.1.1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比较第44页
    2.1.2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的叶片气孔导度比较第44-45页
    2.1.3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的叶片蒸腾速率比较第45-46页
   2.2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对光照和CO_2的响应第46-49页
    2.2.1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的表观量子效率比较第46页
    2.2.2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的羧化效率比较第46-47页
    2.2.3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的光补偿点比较第47页
    2.2.4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的光饱和点比较第47-48页
    2.2.5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的CO_2补偿点比较第48-49页
   2.3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的光呼吸比较第49页
  3.讨论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英文摘要第53-55页
 三、不同季节红叶桃、紫叶李的叶片的色素含量及比叶重研究第55-63页
  1.材料与方法第55-56页
  2.结果与分析第56-59页
   2.1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叶绿素含量比较第56-57页
   2.2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花色素苷含量比较第57页
   2.3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类胡萝卜素比较第57-58页
   2.4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比叶重比较第58-59页
  3.讨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英文摘要第62-63页
 四、不同季节红叶桃、紫叶李的叶片抗氧化酶系统研究第63-71页
  1.材料与方法第63-64页
  2.结果与分析第64-67页
   2.1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MDA含量比较第64-65页
   2.2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SOD活性比较第65页
   2.3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CAT活性比较第65-66页
   2.4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APX活性比较第66页
   2.5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绿叶桃、紫叶李与绿叶李POD活性比较第66-67页
  3.讨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英文摘要第70-71页
第三章 全文结论、讨论与主要创新点第71-77页
 一、主要结论第71-73页
 二、讨论第73-75页
 三、主要创新点第75-77页
致谢第77-79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半径单壁碳纳米管端口结构及交叉连接的模拟
下一篇:鄱阳湖湿地越冬候鸟群落特征与生态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