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物权登记概念、功能、性质 | 第8-17页 |
第一节 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 | 第8-14页 |
一、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概念 | 第8-9页 |
二、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9-11页 |
三、不动产物权登记的功能 | 第11-13页 |
四、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性质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动产物权登记制度 | 第14-17页 |
一、动产的概念和范围 | 第14-15页 |
二、动产物权登记的范围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物权登记的效力 | 第17-41页 |
第一节 不动产物权登记效力 | 第17-36页 |
一、物权变动模式比较法考察 | 第17-21页 |
二、不同物权变动模式下不动产物权登记效力之选择 | 第21-22页 |
三、登记要件主义法制下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 | 第22-30页 |
四、登记对抗主义法制下不动产物权登记的对抗力 | 第30-36页 |
第二节 动产物权登记效力 | 第36-41页 |
一、动产抵押登记应采登记对抗主义 | 第37-38页 |
二、同一动产上存在已登记抵押权与留置权、质权的顺位确定 | 第38-39页 |
三、现行的机动车登记非物权登记,不产生物权变动效力 | 第39-41页 |
第三章 物权登记种类 | 第41-46页 |
第一节 本登记 | 第41-42页 |
一、物权的设定登记 | 第41页 |
二、物权的变更登记 | 第41页 |
三、物权的更正登记 | 第41-42页 |
五、物权的回复登记 | 第42页 |
第二节 预备登记 | 第42-46页 |
一、预告登记 | 第42-44页 |
二、异议登记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物权登记程序 | 第46-49页 |
一、登记申请 | 第46页 |
二、登记审查与登记机关的责任 | 第46-48页 |
三、公告 | 第48页 |
四、登记并颁发物权证书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我国物权登记制度的立法完善 | 第49-59页 |
一、统一不动产登记机关 | 第49-50页 |
二、建立公证机关实质审查制度 | 第50-52页 |
三、建立登记机关责任赔偿制度 | 第52-54页 |
四、建立登记请求权制度──对《担保法》第41条的批判 | 第54-56页 |
五、建立预备登记制度 | 第56-57页 |
六、建立完善、快捷的登记查询体系 | 第57-59页 |
结束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