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派生诉讼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3页 |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9页 |
三、研究成果及结构安排 | 第9-11页 |
四、论文的创新及不足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股东派生诉讼的一般理论 | 第13-23页 |
第一节 股东派生诉讼的内涵界定 | 第13-14页 |
第二节 股东派生诉讼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一、股东派生诉讼的实体法基础 | 第14-15页 |
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程序法基础 | 第15-16页 |
第三节 股东派生诉讼的制度价值 | 第16-23页 |
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利益平衡 | 第17-20页 |
二、股东间的利益平衡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本土化的历史及反思 | 第23-29页 |
第一节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本土化历程 | 第23-27页 |
一、我国股东派生诉讼的萌芽 | 第23-24页 |
二、我国股东派生诉讼的发展 | 第24-26页 |
三、我国股东派生诉讼的立法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本土化的障碍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两大法系股东派生诉讼的比较法考察 | 第29-33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派生诉讼制度的沿革 | 第29-31页 |
一、派生诉讼的产生及早期形态 | 第29-30页 |
二、近期派生诉讼制度的发展与调整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对派生诉讼制度的引进 | 第31-33页 |
一、德国股东派生诉讼的考察 | 第31-32页 |
二、日本对派生诉讼的引入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设计的思考与建议 | 第33-45页 |
第一节 以平衡小股东权利保护与防止滥诉为原则 | 第33-34页 |
第二节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一般设计 | 第34-40页 |
一、诉讼主体 | 第34-36页 |
二、前置程序 | 第36-37页 |
三、诉讼担保 | 第37-38页 |
四、激励机制 | 第38-40页 |
第三节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进一步本土化的设计 | 第40-45页 |
一、主体制度 | 第40-42页 |
二、前置程序 | 第42页 |
三、诉讼担保 | 第42-43页 |
四、激励措施 | 第43-44页 |
五、其他规定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