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茎泽兰组织培养及草甘膦对其幼苗影响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1 引言 | 第6-18页 |
·紫茎泽兰的研究进展 | 第6-13页 |
·研究背景 | 第6页 |
·形态学及有关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6-8页 |
·生态学特性研究 | 第8-9页 |
·危害研究 | 第9页 |
·防除研究 | 第9-12页 |
·利用研究 | 第12-13页 |
·研究展望 | 第13页 |
·草甘膦防治杂草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草甘膦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4页 |
·草甘膦的生物活性 | 第14页 |
·草甘膦防治方面的研究 | 第14-15页 |
·作用机理及部位 | 第15-16页 |
·抗性机理 | 第16页 |
·展望 | 第16-17页 |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紫茎泽兰的组织培养 | 第18-19页 |
·草甘膦对组培苗及野外幼苗的影响 | 第19页 |
·实验项目 | 第19-21页 |
·组织培养的实验 | 第19-20页 |
·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33页 |
·紫茎泽兰的组织培养 | 第21-28页 |
·初代培养 | 第21-24页 |
·分化培养 | 第24-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草甘膦对组培苗及野外幼苗的影响 | 第28-33页 |
·草甘膦对组培苗的影响 | 第28-30页 |
·草甘膦对野外幼苗的影响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3页 |
4 讨论 | 第33-37页 |
·无性繁殖体系的建立 | 第33-35页 |
·外植体的选择 | 第33页 |
·激素的选择 | 第33-34页 |
·褐化、玻璃化的问题 | 第34-35页 |
·除草剂对植物的影响 | 第35页 |
·除草剂与植物抗性的关系 | 第35页 |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植物抗性的关系 | 第35页 |
·展望 | 第35-36页 |
·实验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5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英文摘要 | 第43-44页 |
图版说明 | 第44-45页 |
图版 | 第45-48页 |